美國國務院12月6日正式啟動名為“虛擬駐伊朗德黑蘭使館”的網站,但法新社報道稱,該網站7日便遭到了伊朗的屏蔽。伊朗議會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委員會主席伯盧杰迪表示,“美國設置這樣一個新網站,試圖誤導伊朗人民相信美國,伊朗人民絕不會受這樣的欺騙”。 登陸這個美國駐伊朗“虛擬使館”會發現,網站設有英語和波斯語版本。網頁的右上方是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專門為網站“開張”所錄制的視頻,克林頓在視頻的講話中開宗明義,稱“因為美國和伊朗沒有建立外交關系,美國也就失去了與伊朗人民對話的機會,不過今天新技術可以彌補這樣的缺憾,這個‘虛擬使館’平臺可以增進伊朗人民對美國以及美國政策、文化和人民的理解,另外也可以從這里獲得關于如何到美國學習以及簽證信息”。 通過這個“虛擬使館”網站,還可以鏈接到美國政府資助的“美國之音”網站,以及“臉譜”、波斯語微博等社交網站。 “虛擬使館”網站在“新聞與政策”一欄中以英語和波斯語解釋伊朗人對美國可能持有的“誤解”。在談到美國當前所遵循的伊朗政策時,該網站編織了伊朗政府目前正在追求的“負面目標”,拒絕遵守國際規則并繼續發展核武器,向地區恐怖組織提供資金和武器,同時還阻撓和平解決阿以問題的進程。同時指出,“在過去近32年的歷史中,伊朗政府試圖向人民傳遞一個不真實的美國形象”。 該網站反伊朗政府的動機不言而喻,遭到伊朗封堵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法新社報道說,當前如果再點擊這個“虛擬使館”網頁,屏幕上所顯示的波斯語信息是:按照電腦刑事法律,進入此網址已經不可能。在6日啟動這個網站時,美國官員就表示希望該網站能夠“頂得住網絡攻擊,或者至少是網站癱瘓之后,能夠迅速恢復”。 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6日說,設立這個網站就是為了“繼續繞過電子屏障,從而把信息傳遞給伊朗人民”。同時“虛擬使館”具有在線申請美國簽證的功能,但即使簽證通過,申請人也必須到第三國土耳其或者阿聯酋才能拿到。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當時伊朗革命人士占領美國駐伊使館并扣留美國人質長達400多天,此后伊美外交關系長期破裂。美在伊朗利益一直由瑞士駐伊使館代為處理。 今年10月,美國務卿克林頓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的采訪中首次談到了建立美對伊“虛擬使館”的問題,在此之后不久伊朗伊斯蘭學生就發表聲明,如果美國建立這樣一個“使館”,他們將會像32年前占領美國使館時一樣占領它。 伊朗官方目前對這個“虛擬使館”網站并未做評論。美國與伊朗32年未有直接外交接觸使雙方關系漸行漸遠,“虛擬使館”顯然并未起到改善雙方理解的作用。通過“虛擬使館”傳播反對伊朗政府的信息,特別是在英國與伊朗外交關系剛剛受挫的情況下,無疑還將繼續加劇關系的惡化。(人民日報伊斯蘭堡12月7日電/記者 牟宗琮)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