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3月22日電 (肖媛媛)水資源問題和糧食安全問題都是全球性問題。今天是第20屆“世界水日”,聯合國將今年的宣傳主題確定為“水與糧食安全”也凸顯出這兩個世界性問題的緊迫性和關聯性。中國水資源短缺形勢嚴峻,而作為糧食消耗大國,中國糧食安全也受到持續關注。 中國遭遇水資源短缺危機 糧食安全屢受挑戰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年用水總量已突破6000億立方米,全國年平均缺水量500多億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且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28%,比人均耕地占比要低12個百分點。 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中國基本水情。“中國的水資源形勢可用‘危機’兩字形容,而且,隨著人口的增多,對水資源需求的增加,以及水污染、水浪費等問題的存在,未來水資源形勢會更加嚴峻。”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院長王福軍認為,這一供水總量并不算多,而且最大問題還在于時空分布不均。 中國是水資源短缺且水旱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去年以來,北方冬麥區、長江中下游地區、西南地區先后遭遇三次嚴重旱情,包括貴州、云南、四川等省區在內的西南豐水區也先后發生了嚴重旱情。自然災害,尤其是干旱,對中國糧食生產造成較大影響。 國家防總通報數據顯示,近期云南、四川南部等地區旱情嚴重,全國耕地受旱面積達3266萬畝,因旱飲水困難585萬人。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3月份云南、四川南部等地降雨仍然持續偏少,隨著氣溫回升和春播春灌工作陸續展開,西南旱區農業生產需水量急劇增加,抗旱水源短缺的局面將進一步凸顯。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北京市副主委、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今年“兩會”期間就水資源短缺對國家糧食安全可能造成的影響表示了擔憂,他提供的一組數據指出,中國每年農業生產缺水300億立方米,因干旱缺水每年糧食損失約400億斤。而據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表述,“大旱之年,我國糧食減產的一半以上來自旱災”。 “十一五”以來,雖然中國現代農業加快發展,但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仍然沒有改變。“我國糧食生產主要依賴于農業灌溉,灌溉水源若得不到保障,自然會影響到糧食產量。”王福軍也表示,水資源短缺對糧食安全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