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類學家周國興:至少在中國不存在“野人”(圖)
2012-05-14 10:51:11??來源:天津網 責任編輯:藍曉梅 我來說兩句 |
所謂“野人” 多是短尾猴或者熊 1979年8月,當浙江省麗水地區科委組織的自然資源調查隊在九龍山區進行綜合考察時,聽到這樣一個故事。1953年,遂昌縣水南鄉清路岔村婦女徐福梯曾打死一頭企圖侵犯她女兒的“人熊”——“形體像人的野獸”,還砍下了怪獸的手腳向政府請賞,后來這對手腳被一個中學教員索取,做成標本保存下來。 1980年,幾經周折,這個標本終于在遂昌縣西屏鎮第一中學的貯藏室里被找到了。周國興得知后,于當年12月追蹤到此,對現場進行考察,訪問當事人及目擊者,并對手腳標本進行多方面的詳細研究,還與各種猴類及人的手腳標本進行對比。“毫無疑問,屬于靈長類,但絕不是‘野人’,也不是猿,而是一種當地尚未見記錄的大型短尾猴類。平均身高可達1.2米,體重25—30公斤,跟國內已見報道的短尾猴類在某些形態細節上略有區別,而與安徽黃山上尚未見正式報道的黃山短尾猴相似,我推測可能是同一類型的短尾猴類。”周國興說。 將猴類特別是短尾猴誤作“野人”的例子屢見不鮮。1985年,前“野人考察研究會”在湖南新寧高價購到一頭“毛公”后如獲至寶,大肆宣揚捉到活“野人”,結果是一場鬧劇,“毛公”原來是短尾猴。 《遂昌縣志》中也曾記載古代有一種叫“玃”的動物,稱“玃似猴,大而黑”,實際上也是一種短尾猴。《黃山志》上亦有“猩猩”一說,認為猩猩是傳說中的“野人”,其實就是黃山短尾猴。“所以國內不少地方出現的所謂小型‘野人’,我認為都是短尾猴造成的錯覺。”周國興說。 此外,將熊當作“野人”的也不乏其例。“我在神農架考察時,曾對打死‘野人’的事例查訪落實,發現打死的是黑熊。在新疆考察時,我的朋友、地質工程師趙子允同志告訴我,他曾追蹤并擊斃3個‘野人’,但結果均為棕熊。1982年,河南有人給我送檢一個‘野人腳’,原來是熊掌。1961年1月在云南西雙版納密林中見到‘野人’母子的一位小學教員事后也否認自己見到‘野人’,認為是黑熊。所以在中國發現的部分大型‘野人’中,熊是占相當比例的。” 周國興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收集到的被疑為“野人”的直接材料只有毛發、手腳標本和頭骨等,卻從未有人抓到過所謂的“野人”。通過50余年來的追蹤與探索,能得到什么結論呢?“野人”究竟是什么?真的存在嗎?在眾多目擊與遭遇“野人”的事例中,除去那些明顯夸大、渲染而失真,甚至有意無意的捏造外,多數情況是目擊者處于精神緊張和恐慌狀態,或距離甚遠和能見度較低,誤將某些已知的動物看成“野人”;或是根本就不認識某些動物而誤當作“野人”。其中涉及的動物有猴類、熊類、蘇門羚等。 |
相關閱讀:
- [ 05-12]新考古發現瑪雅天象表推翻“2012世界末日說”
- [ 05-07]湖北襄陽考古發現東周車馬坑
- [ 05-03]最新考古勘探表明西安韓森冢確系秦王陵
- [ 04-28]新疆哈密考古發掘9座古墓葬和一處遺址 資料珍貴
- [ 04-22]考古發現:河北石家莊市建城史或追溯至戰國時期
- [ 04-20]黃巖島對峙持續 菲律賓聲稱已撤出考古船及漁船
- [ 04-19]菲律賓軍方稱菲考古船已撤離黃巖島海域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