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 雷維斯 普瑞斯頓(Lewis Preston 1991年9月—1995年5月) 普瑞斯頓于1926年出生于美國紐約,1951年畢業于哈佛大學。 普瑞斯頓在任期間提出,以緩和貧窮作為世界銀行的工作中心,并聲明向世界銀行申請貸款需要根據該國的社會信用記錄以及經濟效率。他保證了世界銀行的信貸質量。 普瑞斯頓還確立了貧窮與環境間的關系,并指出減少貧窮可以減少發展中國家的環境破壞問題并使全世界收益。他領導世界銀行在1992年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指出,發展和環境保護問題并不沖突,并且有互相促進作用。由世界銀行于1992年發布的《世界銀行發展報告》中指出,世界銀行已經移向新的階段,將執行環境政策并確立相關政策的跟進。 第九屆 詹姆斯 戴維 沃爾芬森(James D. Wolfensohn 1995年6月-2005年5月) 沃爾芬森1933年12月生于澳大利亞,獲悉尼大學學士學位和法學士學位。后移居美國,獲哈佛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早期在發展中國家作了許多投資銀行生意。 20世紀60年代末,羅伯特麥克納馬拉把世界銀行定義為反貧困的工具,沃爾芬森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沃爾芬森一開始受到很多指責。他被謔稱為“錢商”,他對此并不在意。他去過120個國家,走進貧民窟親身體驗那里的貧困情況。他一直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要用“鄉村孩子臉上的笑容”檢驗世界銀行的成就。沃爾芬森也讓他的同事走出辦公室,到各國進行調查。他把諸如反對腐敗和抗擊艾滋病等問題列入議事日程,倡議了一項減免債務的計劃,擴大了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提高了世界銀行資助計劃的效率。他做了很多事情,但是也犯了一些錯誤。批評者指責說,“世界銀行內部陷入混亂,改革沒有真正完成。” 世界銀行內部的員工有時不遵從他認為正確的路線,這可能使他深受傷害。據說,他經常發火。他的鐵腕領導風格備受批評。 2005年5月31日,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森卸任,結束第二個5年任期,不再擔任世行行長。沃爾芬森于1995年6月1日正式就任世界銀行行長。1999年9月27日,世行董事會一致通過了對沃爾芬森連任行長的提名,使其成為世行成立以來第二位連任的行長。 |
相關閱讀:
- [06-07] 盤點歷任世界銀行行長 呈現世行66年變遷
- [06-07] 盤點歷任世界銀行行長 呈現世行66年變遷
- [06-07] 盤點歷任世界銀行行長 呈現世行66年變遷
- [06-07] 盤點歷任世界銀行行長 呈現世行66年變遷
- [06-07] 盤點歷任世界銀行行長 呈現世行66年變遷
- [06-07] 盤點歷任世界銀行行長 呈現世行66年變遷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