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網訊(記者 楊之輝)北京時間7月1日晚上10時30分,從俄羅斯圣彼得堡傳來喜訊,經過第36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投票表決,認定中國“澄江化石地”是地球生命演化的杰出范例,符合世界自然遺產標準,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澄江化石地”不僅為云南又增加了一張世界名片,還成為中國第一個化石類世界自然遺產。
1984年7月1日,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侯先光在澄江帽天山采集高肌蟲化石,意外發現了一塊珍貴的納羅蟲化石,從而敲開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時空之門。
澄江動物化石群指的就是澄江化石地。澄江動物化石群是迄今為止地球上發現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種類最豐富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例證,被國際科學界譽為“古生物圣地”、“古生物化石模式標本產地”、“世界級的化石寶庫”和“二十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
地球從46億年前誕生至今,經歷了多次重大的地質變動和生命演化事件,其中,距今5.4億年的寒武紀是地球生命演化的分水嶺,發生在其間的“生命大爆發”是最受關注的地球生命演化事件,可一直沒有找到物證。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距今6億年的前寒武紀時期澳大利亞埃迪卡拉動物化石群和距今5.05億年的中寒武紀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動物化石群。這兩個寒武紀化石群的發現,都沒有揭開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謎,直到距今5.3億年的澄江動物化石群發現后,才揭開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謎。
澄江動物化石群獨特的科學價值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極高評價。1992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全球地質遺址名錄》。1997年云南省政府將帽天山及其周邊18平方公里列為自然保護區。2001年帽天山被批準為國家首批地質公園。2003年“澄江動物群與寒武紀大爆發”研究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004年9月以來,溫家寶總理先后四次對澄江動物化石群保護作出批示,作出“要保護澄江動物化石群,保護世界化石寶庫,保護這個極具科學價值的自然遺產”的重要批示。2006年,澄江動物化石群保護地被列為首批國家自然遺產預備名錄。
?
澄江化石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是玉溪人民長期以來的共同愿望和殷切期盼,申遺成功填補了中國化石類自然遺產的空白,對更好地保護澄江化石地,加快玉溪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04年4月,澄江化石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正式啟動。如今,離澄江化石地發現已經過去28年,申遺之路走了8年。
8年來,在中央、省的關心支持下,玉溪舉全市之力,完成了申遺文本和相關保護規劃的編制,召開了有五位院士和省內專家參加的“澄江動物化石群科學保護與合理利用研討會和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文本”評審會。相繼完成了國際相似遺產地對比考察研究、游客接待中心陳列布展、洪家沖和跨馬村——帽天山兩個地質剖面的修建、標識系統建設,以及數據庫建設。按照專家學者和申遺行政主管部門的評價,澄江動物化石群完全滿足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對自然遺產規定的10項評價標準。
澄江化石地所處帽天山附近,是澄江縣支柱產業的磷化工主產區,磷礦資源儲量達7600萬噸、市場價值約167億元。2004年9月5日,溫家寶總理批示:“要保護澄江化石群,保護世界化石寶庫,保護這個極具科學價值的自然遺產。”時任云南省委書記白恩培和時任省長徐榮凱親臨帽天山保護區進行調研并提出要求,玉溪市委書記孔祥庚隨即下達了整治礦山的命令。短短一個星期內,帽天山周邊磷礦14個采礦點全部禁采。
這之后,玉溪市、澄江縣進一步加大對帽天山周邊采礦點的治理力度,并加大化石保護力度,帽天山及其周邊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不斷深入。2006年以來,各級財政共投入保護經費7738萬元,對帽天山關停的8個磷礦采礦點進行了恢復治理,修建了8座攔沙壩,復耕1200畝,植樹造林2萬畝,退耕還林273畝,修建了10.8公里的帽天山保護公路,完成了帽天山游客接待中心和澄江動物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數據庫建設,建設了帽天山管理所和停車場,對啰哩山村容村貌進行了整治,對縣城化石廣場及路面進行了改造。完成了《澄江化石地帽天山保護區環境保護規劃綱要》和帽天山基礎設施建設等5個子規劃。
?
8年來,在國家住建部、省委省政府及省級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幫助下,經過不懈努力,澄江化石地申遺工作不斷取得成果。在2010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代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玉溪市市長高勁松提出建議:“建議國家支持澄江動物化石群保護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之后,高勁松又專門致信溫總理,報告澄江化石地的保護管理工作情況及申遺工作取得的進展。這封信引起了溫總理的高度重視,并就澄江動物化石群保護和申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國家相關部門和云南省政府密切配合,全力支持澄江化石地申遺。
2011年1月14日,國家住建部部長姜偉新代表中國政府在“澄江化石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正式文本上鄭重簽字;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秘書長方茂田代表中國政府致函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式提出申遺請求,澄江化石地申遺邁入了國際程序。
2011年9月23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專家帕特里克 邁克基維爾教授和莫哈 塞非亞萊馬教授開始對澄江化石地進行為期4天的現場考察評估。玉溪市、澄江縣從細處著手完善預案,一遍遍實地踏勘,一次次研究會診,帽天山以清新自然的風貌展現在專家面前,贏得了他們的贊賞,并向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提交了一份高質量的報告。
2012年5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正式公布了2012年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的最終評估報告,建議將澄江化石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并提交今年6月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召開的第36屆世界遺產大會表決。
?
2012年7月1日,在俄羅斯圣彼得堡舉行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6屆會議上,澄江化石地順利通過表決,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一個化石類世界遺產,填補了中國化石類自然遺產的空白。
據介紹,澄江化石地申遺成功后,玉溪市、澄江縣將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加大資金投入,完善體制機制,加強對澄江化石地的保護和管理,建設集收藏、研究、展示、科普為一體的澄江化石地綜合博物館,充分展示澄江化石遺產地的科學價值,加強澄江化石的研究和展示,確保遺產地的完整性。將以申遺成功為契機,依托世界自然遺產品牌,抓住省委、省政府把帽天山列為全省十大歷史文化旅游項目的機遇,加快帽天山文化旅游開發,規劃建設帽天山國家地質主題公園、國際科技交流中心、寒武紀古生物海洋展示館、模擬考古場地、主題游樂園等旅游項目,努力把帽天山打造成世界級歷史文化旅游品牌,讓世界遺產造福遺產地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