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信仰》執行總撰稿:最投入最深受教育洗禮的一次創作
2012-07-13 15:27:4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網記者 楊理光 “七一”前夕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引起強烈反響。7月10日,新華網記者獨家專訪了《信仰》執行總撰稿、中央文獻研究室第四編研部副主任王均偉。在訪談中,王均偉圍繞立意角度、結構布局、人物選擇等話題講述了《信仰》的創作故事。王均偉表示,《信仰》“用人的故事講黨的道理”,突出“情”、“義”、“力量”三個視角,“那些已經過去的信仰的故事,將永遠是指引我們走向未來的燈塔。”? 新華網記者:“信仰”是一個內涵非常豐富的主題,但我們看到《信仰》一片中主要呈現的是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為什么要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立意呢? 王均偉:我們黨走過了90年的奮斗歷程,如果說總結成功的原因的話,可以總結很多條出來,其中非常關鍵的一條,就是我們黨始終忠于自己的信仰,始終有一大批前赴后繼為踐行信仰而赴湯蹈火的共產黨員。這個歷史的經驗值得認真總結,尤其值得傳承下去,并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發揚光大。信仰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理論色彩濃厚的主題,如果寫文章來闡述,還比較容易,但用電視的形式表現這樣的主題,有一個困難,就是形象化的問題。如果做不好,那就很難吸引觀眾,也就達不到拍攝的初衷。要把這個主題表現好,需要在立意、結構、素材、語言各個方面都付出艱苦的努力。 2011年3月,這個項目正式開始拍攝腳本的創作。在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總撰稿陳晉同志的主持下,成立了由來自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和北京師范大學等不同單位的同志組成的撰稿組,并連續召開多次研討會,首先明確這部片子的立意,也就是我們究竟要講些什么,給觀眾提供什么內容。信仰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顯然不可能在那么有限的篇幅里一一涉及,說的那么面面俱到,只能是突出重點。這個重點怎么確定,頗費思量。經過多次討論,大家逐漸達成了共識,那就是重點表現共產黨人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為踐行信仰而呈現出的精神風貌。 為什么要這樣立意?主要考慮是,我們黨的信仰有不同的表現形態,首先是它的理論形態,就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其次是它的社會形態,就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現在我們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來要實現共產主義。第三是它的價值形態,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勇于犧牲,無私奉獻。 理論形態和社會形態主要是解決方向、目標問題,價值形態則主要解決怎樣堅守共產黨人的信仰、為實現黨的目標而奮斗的問題。今天,在長期執政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我們黨面臨著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而要戰勝這些危險,首要的問題,就是要堅定信仰,要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信念不動搖,牢固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搖。這一點,我們的先輩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在過去那樣艱難的環境中,他們能夠堅守理想信念,值得后人銘記和學習。 考慮到近幾年來,對黨的指導思想、黨的奮斗目標,已經有很多片子作了闡釋,所以我們把這部片子的重點放在信仰的價值形態上,希望通過展示90多年來共產黨人為信仰而奮斗的生動感人的形象,來闡釋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來推動大家深入思考今天應該怎樣堅持理想信念、發揮先鋒隊作用、永遠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這樣一個時代課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