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從2011年開始,湖北省武漢市開展了“電視問政”活動,邀請群眾做“考官”,干部當“考生”,把一個個突出問題活生生地展現在千萬電視觀眾面前。這項活動有效促進了領導干部工作作風的轉變,許多困擾市民的問題迅速得到解決。“電視問政”之所以越辦越火,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武漢市委市政府堅持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放在首位,不怕“自曝家丑”,敢于“自加壓力”,用實際行動贏得了老百姓的信任。本報今天刊發這篇調研報道,旨在使更多地方了解“電視問政”所體現的創新精神。 “武漢湖泊生態濕地遭圈占,老百姓怎么看?”主持人問。 “湖泊是武漢市的財富,填湖和往湖泊中排污都是‘坑’我們自己。” “政府承諾要對違法填湖事件從嚴從重處理,可是填湖排污屢禁不止,這是不是在‘忽悠’我們啊?” ——這是2012年武漢“電視問政”的一個鏡頭。面對市民的“拷問”,現場的相關領導不禁脊背冒汗。 官民同處直播間、暗訪短片直揭政府管理“短板”、群眾做“考官”當面質疑、主持人犀利發問、干部當“考生”如坐針氈……從2011年開始,由武漢市治庸問責辦和武漢廣電總臺聯手開展的“電視問政”活動,以直播的形式走進了武漢市的千家萬戶。 武漢“電視問政”對通過民意調查、暗訪等渠道收集篩選而出的“十大問題”進行整改。市民通過電話、報紙、網絡等方式報名參與“電視問政”,組成現場考評團,場外觀眾可通過熱線和官方微博進行提問,每場“電視問政”均有特約評論員和專家進行“麻辣”點評。由于現場所有的問題和暗訪短片事先均嚴格保密,相關領導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應考”,直呼“考官太犀利,有點兒吃不消”。 今年,武漢“電視問政”從每年舉辦一次改為每半年一次。不久前結束的2012年首次“電視問政”,以“治庸問責 優化環境——盡職保安全”為主題,分5場對20多家單位進行問責,覆蓋了市民關切的食品、交通、環境、住房等方方面面的問題。 “舌尖上的武漢”安全否 “食藥監局有沒有來檢查過?” “食藥監局是做什么的?”面對記者的詢問,一家無證經營的小餐館老板反問道。 在小吃街開餐館有幾個年頭,沒見過食藥監局不說,竟然不知道食藥監局是管自己的——當看到暗訪短片中的這一幕,“電視問政”現場的觀眾被“逗樂了”。今年武漢“十大突出問題”整改第一場,“舌尖上的武漢”成為市民問政的焦點。 民以食為天,自去年相關部門開展小餐飲業“大整容”以來,重點整治的餐飲一條街和窗口地帶面貌煥然一新。然而,相隔一條街,甚至拐個彎,市民看到的卻又是另一番景象:垃圾隨處堆放,油污油垢“爬”滿操作間的墻壁…… “什么時候,前一條街的‘整容’方法能夠在全市普及開來?”主持人問。武漢市副市長秦軍回答說,武漢市今年將對全市8000余戶非正規營業的小餐飲進行全面梳理,學校周邊餐飲列入重點整治行列,到年底“消滅”90%的無證小餐飲,還市民一個安全、放心的“舌尖上的武漢”。 “層出不窮的食品問題不應只由一方負責,而應該政府主導、群眾監督、企業自律。”“電視問政”邀請的特約評論員之一,湖北經濟學院院長呂忠梅教授認為,只有社會上下齊抓共管,綜合治理,讓企業用“流著道德的血液”來經營,才能避免“餐具”變為“慘劇”。 幾張餐桌簡單一拼,紙筆擺上,領導圍桌就座,一個簡易的臨時“會議中心”出現在一家小餐館內。“電視問政”第一場結束后,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市長唐良智等領導來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北苑片區,走訪營業主,現場辦公,要求規范小餐飲管理。 |
相關閱讀:
- [ 07-01]海口開通網絡問政平臺 政府歡迎網民“拍磚”
- [ 06-28]武漢電視問政啟動 兩位市領導領銜出鏡應考
- [ 05-09]武漢舉行中國首場網絡問政 城管等接受網民質詢
- [ 02-01]關注“網絡問政”:政情民意須“雙向直通”
- [ 12-26]武漢市委書記稱電視問政今后將半年一次
- [ 09-16]“向人民拜師”的湖南三問是一份民意大禮包
- [ 06-23]網友發帖質疑政府工作效率 貴州省長回帖致歉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