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歲的于建柱站在姜地邊,一眼望過去,翠綠的一片,他家的生姜長勢良好,土地之下,就是嫩黃的生姜塊莖。這位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新軍屯鎮塔侯村的姜農,今年4月份播下10畝地的種姜,10月初,他將迎來豐收。可是,豐收好像并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去年的生姜,還積壓著。
2011年一度價格瘋漲的“姜你軍”,收購價曾超過4元/斤。今年,生姜價格出人意料地暴跌。據新軍屯鎮的姜農反映,目前,生姜的收購價一斤只有七八毛錢。
去年的老姜還沒賣完,今年的新姜又快收獲了,于建柱的心里,滿是焦急。
【“姜你軍”】
生姜曾讓整個村子致富
新軍屯距離北京只有約150公里,走京哈高速,一個多小時即可到達。
相傳漢末曹操曾在此屯兵,新軍屯由此得名。1958年建新軍屯公社,1984年改鄉,同年8月改為新軍屯鎮。無論是唐山市還是豐潤區都以重工業著稱,鋼鐵加工業發達。而生姜種植業,原本與地處唐山市豐潤區的新軍屯鎮無關。
姜,原產于東南亞、印度、馬來西亞的亞熱帶森林地區,我國也是原產地之一。姜的生長要求陰濕而溫暖的環境,生育期間的適宜溫度為22℃至28℃,不耐寒,地上部遇霜凍枯死,地下部也不能忍耐0℃的低溫;姜也不耐熱,如溫度過高,陽光直射,生長受阻,故在栽培上夏季應遮陰;對土壤濕度的要求嚴格,抗旱力不強,如長期干旱則莖葉枯萎,姜塊不能膨大,但若雨水過多,田間排水不良,會引起徒長和姜塊腐爛。
考慮到姜對氣候條件要求的嚴苛,因此,我國主要的生姜產區長期分布在中東部、東南部和西南部地區。
上世紀90年代,新軍屯鎮開始試種生姜,一種“平面地膜種植法”獲得成功,“南姜北栽”一時成為美談。這里的農民開始大面積種植生姜,而新軍屯也就此被封號“冀東生姜之鄉”。
“第一年引進的時候,我沒有種,但是第二年我就開始種生姜了”,于建柱說,在整個鎮子里,他也算是第一批種生姜的人。
父輩是泥瓦匠出身,于建柱沒有子承父業,而是當了一個農民。一開始,種的是大棚蔬菜,后來,便是生姜。
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新軍屯鎮的生姜產量和種植面積都逐年增加。于建柱說,自己作為第一批種姜的人,趕上了好時候。
“那時候,這周邊種姜的人不多,咱新軍屯的姜主要就近賣到京津市場,所以走得很快。”
鎮子上,像于建柱這樣較早種姜的人,都致富了,有人蓋了新房,有人購置了汽車。于建柱家,現在有兩輛車,一輛客貨兩用的小面包車,一輛三輪小貨車。
據《經濟日報》2009年報道,新軍屯鎮通過不斷引進新種植技術,讓生姜畝產接近一萬斤。種植生姜“每年能為農戶創造純效益1.5億元”。而為了提高生姜的品牌知名度,新軍屯鎮還專門組織注冊了“三野”牌商標,該商標已經通過了省級無公害農產品認定,還多次被評定為河北省名優農產品。
價高時投資建起了洗姜廠
按照豐潤區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公布的數據,2009年全鎮生姜種植面積增加到1.5萬畝,占全鎮耕地的五分之二以上。
而2010年夏秋之交到2011年春季,全國生姜價格暴漲,“姜你軍”屢見報端。
“我種姜已經有十三四年的時間了,2010年到2011年那段時間,是價格最高的。”于建柱說,他那個時候關注新聞發現,不僅是新軍屯,全國各地的生姜都賣出了高價。當時,全國市場上的生姜批發價一度超過4元/斤左右。
根據監測的數據顯示,2010年7月14日到8月15日,全國生姜價格連漲33天,至6.57元/斤,累計漲幅達18.2%。從省區市來看,超過九成的省區市生姜價格出現上漲,其中海南漲幅居首,達36.7%,天津、陜西、貴州、山西的漲幅較為明顯,分別為24.2%、20.2%、17.0%、16.4%。而在零售市場上,生姜的價格更是高得離譜,深圳超市里的生姜賣到9元/斤,南京賣到8元/斤,浙江紹興的新聞報道顯示,生姜的價格快賣得跟豬肉差不多了。
那段時間,新軍屯整個鎮子都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卡車裝滿了生姜,從新軍屯各個村子往北京新發地等批發市場發貨。
“那時候,我看有媒體報道說,很多南方的商人從股市和樓市里把資金抽出來,投入到農產品市場當中。我一開始不相信,跟炒樓比起來,誰看得上這些姜啊,但是,生姜價格最高的時候,我們這里確實來了廣東的商人。”
幾個廣東商人來到新軍屯,拉了幾車,直接送到了廣東,在于建柱看來,這簡直有點兒不可思議,“我問過他們,說運到廣東,一車的運輸成本就有9000元,可想而知,他們有多少利潤。”
在全國生姜銷售形勢的刺激下,于建柱投資建起了洗姜廠。
生姜從地里挖出來以后,帶著莖葉、帶著泥土。一般情況下,姜農會把帶著泥土的姜存在姜窖里,這樣,生姜會保存一年左右的時間,等需要出售時,再拿出來,洗掉泥,裝車發貨。洗姜廠,因此是生姜銷售環節中的重要一環。
于建柱投入數萬元建起了洗姜廠,這樣,他不但可以銷售自家姜地里產的生姜,還可以從村里、鎮上其他姜農那里收購生姜,從而擁有了更多可以支配的生姜資源。在整個新軍屯鎮,一共有20多個洗姜廠。
【“被姜軍”】
窖里還擱著8萬斤老姜
經過2010年到2011年的紅火走勢,新軍屯鎮的姜農們都自信滿滿。據于建柱介紹,他們塔侯村里一共170戶,一共1000畝地,有80%的農戶都種了生姜。
“有的人家,2011年開春種了70畝姜,就等著當年秋天能有好收成,賣個好價錢。”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2010年唐山的生姜總產量約6.75萬噸,而到了2011年,唐山的生姜種植面積增加了兩倍,產量更是翻著番地往上漲,其中僅新軍屯鎮一個村的產量就達到了2000噸。有的農戶甚至還到唐山周邊的地市包地種植生姜,僅在距離唐山147公里的秦皇島市撫寧縣,2011年的種植面積就達到了2.3萬畝,總產量超過了11萬噸。”
誰也沒有想到,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生姜的價格一路走跌。“姜你軍威風不再”、“姜你軍敗走”成為各地新聞標題。2011年4月,新華社就發文稱,“監測數據顯示,2月5日以來,全國生姜價格整體呈現降勢,截至4月3日的累計降幅為11.2%,目前已回落至去年4月初的水平。分地區來看,超過九成省區市的生姜價格下降,其中北京、山東、上海的降幅居前,分別為32.7%、24.0%、22.3%。”
2011年夏天,生姜價格恢復到瘋漲前的正常水平,穩定在2元/斤。而隨著2011年秋天新姜上市開始,一直到現在,“姜你軍”反“被姜軍”,價格像坐了過山車一樣,一路走低。生姜的價格從最高接近10元/斤,到現在還不到1元/斤。
于建柱算是比較幸運的,由于建起了洗姜廠,他2011年種的姜并不多,也就10畝左右,所以積存下來的老姜沒有那些種姜大戶多。
“是不多,但窖里也有8萬斤”,于建柱前幾天拉了一車到北京的新發地市場賣,但是價格慘不忍睹,“七八毛錢一斤,我從村里收也就是這個價錢,真是賠錢啊!”
現在每賣一車賠一千
一斤姜,到底要賣多少錢,才算是掙錢?
于建柱心里的賬,清清楚楚。
種姜的成本,首先是種子。生姜的價格貴,姜種的價格就跟著貴起來。姜種要從生姜中挑選品相好的、沒有疾病的,所以要比市面上生姜的價格貴一點兒,一般是每斤姜種要比生姜貴幾毛錢。每畝大概需要800斤姜種,在中高位收購姜種時,成本就需要2000多元。
然后是化肥的錢,一畝生姜地,需要的化肥錢大概就接近2000元。
此外,還有人工費、電費、農藥的錢,這些加在一起,一畝姜的成本,保守估算,要達到4000元到5000元。
一畝地能出產多少姜呢?一般情況下,可以出產7000斤到8000斤姜。
“這樣說來,如果一斤姜只賣七八毛錢,那都跟成本不相上下了,種的還有什么意義?”
在生姜價格下跌以后,廣東的商人們再也沒有出現過。于建柱還是像往常那樣,把生姜送到新發地批發市場。
“送去新發地,來回的運輸成本大概是1000元,完了還有批發市場的入場費。如果只能賣七八毛錢一斤,那我這一車的運輸費就全賠進去了。一車姜,賠1000元錢。”
在于建柱洗姜廠的小倉庫里,堆了幾百斤姜,這都是他新洗出來的,因為積壓,有些姜已經開始發芽。
“發芽倒沒事,生姜發點兒芽還能吃,就看最近能不能賣出去了”,看著發芽的生姜,于建柱很矛盾,現在賣,就是虧本買賣,再不賣,要等到什么時候?地里的新姜眼看也要收獲了。(記者 孫毅 圖 李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