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改革不動搖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不斷在制度建設和創新方面邁出新步伐 一家外國報紙曾這樣提醒來華公民:“買東西要看找回的是不是假幣,坐出租車要警惕司機繞路。但迄今為止,成功發射載人飛船的國家只有3個,中國是其中之一?!?/p> 的確,我們為市場取向改革帶來的“中國奇跡”感到振奮,但也與一些“成長的煩惱”不期而遇。收入差距擴大、看病難、上學貴、房價高、誠信缺失、貪污腐敗……面對種種不盡如人意的現象,一些人將其歸咎于改革開放,認為這些問題與市場經濟相伴相生。 其實,這些問題,有些是改革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的新問題。收入差距擴大,是告別普遍貧窮、奔向共同富裕道路上的“煩心事”。通過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做大發展“蛋糕”,我們能縮小差距、扭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 有些問題,是由于改革不到位造成的,也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解決。在一段時間內,與經濟領域的改革比,社會領域改革相對滯后。但重要的是,這樣的局面已現“拐點”,醫療、教育、住房等社會領域改革正風生水起。 還有些問題,與市場經濟沒有必然聯系。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不是無序經濟;是法制經濟,不是腐敗經濟。腐敗,往往是體制轉軌時期的權力尋租。遏制腐敗,要靠深化改革,靠政府職能轉變。 種種問題的存在并不意味著市場取向改革的方向出了偏差。相反,這些問題相當程度上是改革不到位、措施不完善的產物,也只有依靠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才能解決。 今日中國,堅持改革開放是人心所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大勢所趨。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來審視,完善“體制環境”的任務依然繁重。 來自中國農業銀行的十八大代表葉又升認為,當今中國,經濟總量上去了,但傳統發展模式已難以持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極為迫切;非公經濟不斷壯大,但制約其發展的制度性障礙并未完全消除;商品市場較為成熟,但要素市場發育不足,影響了資源配置的優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但還存在經濟調節越位、市場監管缺位、社會管理錯位、公共服務不到位等問題。 而我們距離“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只有短短8年。處于“深水區”、“膠著期”的市場化改革,越往前推,觸及的矛盾就越深,碰到的阻力就越大。 “我們必須毫不動搖推進改革開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信心百倍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風險”,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又一次吹響了進軍號。 改革開放之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路,我們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
相關閱讀:
- [ 10-26]中國工會在對外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哪些要求?
- [ 10-25]工會在外事工作中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工人權益旗幟的依據是什么?
- [ 10-24]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十九次會議舉行第2次會議
- [ 10-24]文化部:我國世界遺產數位列世界第三
- [ 10-24]永不褪色的“傳家寶”--中國共產黨“五大優勢”評析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