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暖難度大 正當為南方是否集中供暖仍爭論不休時,一些南方城市已悄然開始了供暖動作,武漢市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早在2005年開始,武漢啟動“冬暖夏涼”工程,并將其納入“十二五”規劃,其目標是到“十二五”末,集中供熱制冷覆蓋區域達500平方公里,服務人口160萬人。 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底,武漢德威熱力有限公司和武漢市發改委簽訂協議,投資達50億元率先在武昌啟動“冬暖夏涼”工程,主要依靠武昌、青山的熱電廠提供熱源,以水作熱媒,將熱電廠發電后抽出的熱能向用戶提供集中供暖、生活熱水和制冷等,可滿足武昌、洪山、青山30萬人口的用熱需求。按照武漢市發改委規劃,2010年武漢“冬暖夏涼”工程力爭形成覆蓋面積60—80平方公里的規模。 “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解決熱源問題。”德威熱力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凱華透露,目前集中供暖方式比較單一,主要包括兩種,一是利用熱電廠發電余熱供暖,二是利用天然氣集中供暖。由于武漢市三環線內設有“禁燃區”,發電廠只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發電,目前“冬暖夏涼”工程基本是熱電廠利用天然氣發電產生的余熱供暖,若天然氣緊張,集中供暖就很難實現。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合肥、南京、杭州、揚州、南通等長江沿線城市都已實現部分小區的集中供暖。2010年8月頒布的《江蘇省節約能源條例(修訂草案)》亦提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進行城市熱力規劃,推廣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新建的開發區和有條件的城鎮、住宅區,應當集中供熱。” “像我們南通已經有很多新小區開始進行集中供暖了,比如南通市的公務員小區采用的是污水源熱泵技術進行取暖,而有些高檔新建商住樓也采用地源熱泵集中供暖,附近鹽城的一些新建高檔樓盤也開始集中供暖了。因為南方冬天天氣太冷,集中供暖已經成為新樓房銷售的主要噱頭,號稱節能型樓盤,而對老小區來說,集中供暖的可能性很小。”無錫市建筑研究院設備總工程師沈和榮告訴時代周報。 在沈和榮看來,作為一個南方人,他很理解渴望集中供暖的愿望,但從專業角度講,南方并不適合像北方那樣進行大規模集中供暖,南方以山地、丘陵地形為主,地形復雜,城鎮居民居住較為分散,如果采取集中供暖,管道等供暖設備建造成本較高,難以實現規模化供暖,即便實現了規模化供暖,高昂的建造成本均攤到每個用戶上也是一筆不菲的經濟開銷。 此外,若實行大面積集中供暖,則必須對城市管網進行改造,而南方建筑設計標準和北方存在很大差異,為了適應潮濕炎熱的氣候,在設計理念上南方樓宇建筑更注重通風設計,保暖性能不高,加之南方氣候冬季陰冷潮濕無孔不入,難以實現集中供熱。 “與北方相比,南方供暖時間短,設備建成后使用率低,將造成設備浪費,增加年運行費用。而且對于南方居民而言,已經習慣冬季的濕冷氣候,如果突然增加集中供暖,可能導致居民身體的不適應。”沈和榮說。 最大爭議在能耗 除了每家每戶的經濟賬,南方集中供暖的最大爭議是能耗問題。 “南方不適合集中取暖,能耗太大。分戶采暖完全跟據各家需要控制開關時間;集中采暖一運轉就是全時段的,不需要的時候也無法關閉,這中間浪費非常大,再加上系統供暖管道的消耗,總體耗能非常大。”北京易肯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總裁李文捷認為,南方不需要統一取暖,而應根據各家各戶情況靈活掌握。 在2012年3月召開的“第八屆綠色建筑大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公開表態,不能把集中供熱盲目地照搬到秦嶺淮河以南,這對能源消耗是巨大威脅。 我國暖通界權威專家、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江億則認為,目前南方地區集中供暖的嘗試并沒有進行過嚴格論證。長江以南有采暖需求的城市,居民采暖以電暖器、熱泵空調等為主,目前其采暖能耗為每平方米每年6到8度電,按照發電能耗折合為兩到三公斤標準煤,而北方集中供熱地區的采暖能耗達到每平方米每年20公斤標準煤,做得好的也在15公斤標準煤左右。 按近年來有采暖呼聲的武漢、長沙、重慶、南京、上海等長江沿岸城市住宅面積約為40億平方米計算,如果每平方米多五公斤標準煤,總額就將增加2000萬噸,而我國目前城市建筑運行能耗為5億噸標準煤,相當于增加了城市建筑總能耗的4%。 長久以來,南方地區居民采取的是采暖設備屋里有人則開,無人則關,而且即使采暖設備運行,屋子里的溫度一般也不會像北方集中供暖住宅那樣動輒達到20℃。正因此,南方實現了只是北方地區六分之一或七分之一的采暖能耗。 相關資料顯示,滬、皖、蘇、浙、贛、湘、鄂、川、渝、閩等不屬于集中供暖的采暖電耗從1996年的不到1億度已經飆升至2010年的390億度。 “現在南方很多家庭取暖主要依靠空調,這種取暖方式電耗相當大。”沈和榮介紹,現在相對經濟的是鋪地暖,主要工藝是濕式和干式兩種鋪法。 “濕式鋪法主要是利用地源熱泵取暖,特點是熱得慢退得也慢,每月每百平方米的費用是1200—1500元。干式鋪法主要是壁掛爐,利用天然氣采暖。比濕式鋪法節約40%—50%。如果用空調,同等面積下為1800—2000元。所以用地暖的能效比更高一點。” 而在第八屆綠色建筑大會上,仇保興還提出一個重要的采暖方式—熱電聯供,也叫做熱電聯產,是熱力發電廠通過一定的方法,在向用戶輸出電負荷的同時,也向用戶輸出熱負荷,熱電聯產可大幅提高熱電廠的熱效率。 發現者:南方供暖?為什么不 10月21日以來冷空氣大范圍席卷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氣溫下降到5-14攝氏度,秦嶺-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區將會啟動集體供暖讓這兒的居民度過溫暖的冬天,而部分南方卻依然要靠電熱油汀、空調等設備自己供暖,其取暖效果并不理想且能源消耗與集中供暖并無太大差異。南方地區由于地理條件等原因導致溫度比氣溫要低4-5度,因此人體對寒冷的感受比北方更多。而隨著新能源和技術的發展,用清潔能源和智能計量的方式為南方地區供暖,并非不可行也并非浪費和不值得。 (時代周報) |
相關閱讀:
- [ 01-02]供暖管道老化家里室溫僅10℃ 老人逛超市取暖
- [ 12-31]遼寧遼陽一周內兩發大面積供暖故障 今日將陸續恢復
- [ 12-20]北京供暖形勢嚴峻 遇氣荒黨政機關將限氣保民用
- [ 12-07]中坤遠大陷空調欠款糾紛 談判未果供暖數次中斷
- [ 11-12]神奇大樓“搬”來廈門 能夠靠吸收人體熱量供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