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撤點并校調查:輟學率達到新歷史高峰
2013-01-04 15:29?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他們無法忍受長時間的徒步上學,也沒有足夠的能力應對路途中的安全隱患。一旦上學距離超出了一定的范圍,而學校的宿舍建設與管理未能跟上,家長往往會讓其輟學。” “十年撤點并校后,我國的小學生輟學率倒退回十年前?”2012年11月,這個數字引起全國關注。 它來自于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農村教育布局調整十年評價報告》。教育部隨即澄清,近年來城鎮化人口流動性不斷增強,學者使用原有的輟學率計算方法,得出數據并不準確。但過度“撤點并校”的后遺癥,已引起教育界憂思。本報2012年12月28日見報的《“中國式撤點并校”大涼山樣本調查》,報道大涼山的農村教育格局已被完全改變。 十年“中國式撤點并校”后,是否會走上恢復村小之路?我國農村的教育格局又該走向何方?對此,中國青年報記者繼續深度探訪。 輟學之痛:“新的歷史高峰期” 在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荔堡鎮,張博老師發現,農村的學生越來越少了。 荔堡鎮共有18所小學,2000多名學生,“大約每年都會少50個孩子”。越來越多的孩子從村小流向中心小學,大都是因為農村父母的要求。 這幾年來,小規模的農村學校陸續消亡。今年秋天,荔堡鎮一所村小的報名效果不理想,開學后家長看到學生太少,于是帶自己的孩子轉學,“頓時人走了個精光”。隨后,這所學校就被撤掉了。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農村教育布局調整十年評價報告》統計,2000年到2010年,在我國農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學、30個教學點、3所初中,幾乎每過1小時,就要消失4所農村學校。 學者發現,這一速度,已經遠超過了農村學生減少的速度。據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劉善槐研究,2000年至2005年學生數量的減少比例均小于4%,從2006年至今,這一比例已經小于3%。 “但學校的減少幅度卻沒有隨之緩和。”劉善槐說,從2000年開始,我國每年小學學校數量的減少比例均超過6%。 |
相關閱讀:
- [ 12-20]教育時評:撤點并校,是喜還是憂?
- [ 11-26]部分省市暫停撤點并校 教育部重視學生發展需要
- [ 11-25]多地盲目撤點并校導致學生上學遠校車差
- [ 11-22]農村學校數量銳減 教育部要求各地暫停撤點并校
- [ 10-24]被撤點并校改變的求學路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