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財政普遍吃緊 收入倍增計劃能否實現遭質疑
2013-01-22 06: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十八大開局之年,地方版“收入倍增計劃”正式開啟。據《經濟參考報》記者根據公開信息初步統計,多數省市提出2013年人均收入高于G D P增速的目標。在經濟增速趨緩、地方財政吃緊的背景下,增收目標能否實現引發了多方討論。網友吐槽“被平均”,稱更關注收入增長給個人帶來的實際感受。專家也表示,收入增長幅度不一定一窩蜂定為超G D P增速,重要的是讓中低收入者感受到收入水平實實在在提高和收入分配差距的縮小。 預期 增收目標普遍高于GDP 十八大開局之年,地方版“收入倍增計劃”正式開啟。根據對各地市級政府工作報告和經濟工作會議等公開信息整理,多個省市在各自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中,明確提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高于G D P增速,而且不少省市設定的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目標高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例如,廣州市將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目標略微下調至10%,同時提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東莞市將上述三個目標分別設為7%、8.5%和9%;濟南市上述三目標為9.5%、11%和12%;合肥市為12%以上、13%、14%;蘭州市為15%、16%、18%。 甘肅省提出2013年經濟增長12%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實際力爭發展得更快一些;四川省提出,努力實現2013年全省G D P增長11%,奮斗目標12%以上,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 長14 %,農 民 人 均 純 收 入 增長15%;山西省提出的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10%以上。 還有一些省市提出,居民收入增長與G D P同步增長。例如深圳市2013發展預期目標初步確定為:本地生產總值增長調低至9%,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保持同比增長;蘇州市將2013年的G D P、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速均定為12%以上;南昌市也將上述三大目標均定為12%;宜昌市的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 “各地將收入增長目標定在高于G D P的水平上,這主要是呼應中央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收入倍增計劃。要完成中央收入倍增的計劃,就需要地方層面從今年開始切實推進。”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鄭超愚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不低的增長目標同時也體現出地方對經濟增長的信心。 十八大報告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也是收入倍增計劃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首次明確納入黨的報告。 記者注意到,在一些地方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收入倍增計劃。例如,四川省樂山市提出,力爭2016年、確保2017年,全市G D 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在2012年基礎上實現翻番。寧夏吳忠市也提出實施收入倍增計劃,要求到2017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力爭實現翻番。 |
相關閱讀:
- [ 06-28]強化地方財政赤字管理迫在眉睫
- [ 06-13]地方財政“透明度”也是一張反腐試紙
- [ 04-19]地方財政收入告別高增長 各地增速普遍大幅回落
- [ 03-22]中國將全面推進地方財政預算、決算公開
- [ 01-02]山東財政收入破3000億支出過5000億 均超出預算
- [ 12-30]多地財政收入增超三成 未受賣地收入縮水影響
- [ 09-28]全國賣地收入21年漲6732倍 從4.5億飆到3萬億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