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毫無疑問,中國國防工業對氣墊登陸艦建造技術非常感興趣,希望在裝備航母的同時,補充該型登陸艦。這對中國來說是一項全球性的戰略任務,同時也是中國今天面臨的地區局勢進程所決定的。在此方面,既有懸而未決的臺灣問題,也有現在與日本的釣魚島爭端,以及在南海油氣田方面與印度、越南的沖突。而且,建造類似大型海軍裝備能使中國將來解決較為重要的戰略任務,突破地區島鏈封鎖,作為世界強國,在國門之外捍衛自己的利益。因此,從烏克蘭得到氣墊登陸艦建造技術,對中國來說是一項首要任務。 至于航母方面,中國已經開始落實自己的國產航母建造計劃,同樣采用在購買“瓦良格”航母時得到的烏克蘭技術。在此方面,中國對烏克蘭技術仍舊懷有濃厚興趣。比如,專業期刊曾經多次披露,中國造船業在制造航母攔阻索時遇到了嚴重問題。對中國專家來說,位于克里米亞半島、配備俄烏研制生產的攔阻索的“尼特卡”艦載航空兵飛行訓練中心,同樣具有特別的興趣。此前有報道稱,中國曾經試圖通過間諜手段從烏克蘭竊取類似設備的情報。當然,中國還有一個途徑能夠得到必要的數據,即與烏克蘭達成協議,在克里米亞半島“尼特卡”訓練中心培養中國專家,從而能夠保證中國代表更加密切地了解這套設施,掌握航母甲板上所有必要的設備,還能在國產艦載航空兵飛行訓練中心建成之前,在烏克蘭基地培養中國艦載機飛行員。而且烏方此前已經宣布準備實施這種培訓。或許,這就是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此次訪烏時的關鍵問題之一,他曾經向媒體表示,中烏雙方積極交流部隊建設經驗,展開軍事技術合作,以及軍事教育領域內的合作。從1999年起,共有200多名中國軍官在烏克蘭軍事院校學習。相信此次訪問將為中烏雙邊伙伴關系的發展開啟新篇章。 烏媒稱,在飛機制造方面,眾所周知,中國同樣在通過與烏克蘭的友誼努力加強本國航空工業的地位,而且成績非常顯著。不久前烏克蘭特種出口公司宣布,中國已成為烏航空制造業產品出口大國之一,其中2011年烏克蘭出口航空裝備的43%進入到了中國市場。不過,在中烏航空制造領域合作中也有一些問題,比如2010年6月媒體報道稱,中國在2005年從烏克蘭得到的蘇-33早期原型機T10K的基礎上仿制、組裝了國產第4代艦載殲擊機殲-15的驗證機,使用了折疊翼這種此前沒能掌握的技術。專家曾經多次警告稱,中國在借鑒、仿制外國武器裝備方面擁有強大的高科技生產基礎、專業技術人才和物質資源,但是也有一些問題,比如中國缺少結構設計傳統和成熟的設計理念,而且不熟悉核心技術機密也對中國武器裝備的質量產生了較大影響。不過,烏克蘭航空制造商對于中國擅長仿制武器裝備的技能此前已有切身體會,比如中國空軍現在裝備的運-7和運-8運輸機就是安東諾夫公司研制的安-24和安-12BK的改進型仿制品。 中國對烏克蘭國防工業先進技術的濃厚興趣還體現在裝甲坦克和導彈制造領域。現在中國類似技術正在迅速發展,但是同樣面臨一些嚴重問題。在導彈技術方面,主要是范圍較廣的各類先進技術,包括各型航空導彈、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類似武器裝備要么由烏克蘭軍工企業自主生產,要么烏軍現在使用的蘇聯時期研制和生產的先進產品。得到這些產品的技術數據,是中國的夢想。至于竭力掩飾與中國軍事技術合作關系的烏克蘭領導層是否了解這些情況,暫時還是個大問題。 |
相關閱讀:
- [01-31] 外媒稱中國開始國產航母計劃 采用烏克蘭技術
- [01-31] 外媒稱中國開始國產航母計劃 采用烏克蘭技術
- [01-31] 外媒稱中國開始國產航母計劃 采用烏克蘭技術
- [01-31] 外媒稱中國開始國產航母計劃 采用烏克蘭技術
- [01-31] 外媒稱中國開始國產航母計劃 采用烏克蘭技術
- [01-31] 外媒稱中國開始國產航母計劃 采用烏克蘭技術
- [01-31] 外媒稱中國開始國產航母計劃 采用烏克蘭技術
- [01-31] 外媒稱中國開始國產航母計劃 采用烏克蘭技術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