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刊發溫家寶總理文章: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2013-02-01 17:36? ?來源:《求是》 責任編輯:黃曉夏 黃曉夏 |
分享到:
|
第七,不斷加強行政監督。各級政府在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的同時,加強了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社會監督,特別是強化財政資金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加強對國家重大項目實施的監督檢查。國務院每年都要聽取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匯報,將整改工作納入政府督察督辦事項范圍,并形成了審計結果向人大常委會報告和向全社會公告的制度。大力推行行政問責制度,2009年6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的暫行規定》,明確對決策嚴重失誤、失職瀆職和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等實行責任追究。一些地方積極探索建立政府績效評估制度。 第八,堅定不移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反腐倡廉是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國務院高度重視廉政建設,每年都要召開廉政會議,確定一項或幾項重點任務,對反腐倡廉工作作出部署。最近五年,我們重點抓了加強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認真治理領導干部以權謀私和瀆職侵權問題,推進公共資源市場化改革、規范重要領域權力運行制度,推進政務公開和行政問責制度、強化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加強政風建設、堅決遏制機關奢侈浪費和形式主義,加強反腐倡廉長期性基礎性制度建設等方面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總結近年來政府改革和建設的實踐,我們可以從中獲得許多重要啟示和寶貴經驗。概括起來就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支持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經濟社會事務管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必須以民主和法治的方式管理公共事務,建立健全公共治理結構,改進公共治理方式;必須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使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適應、行政管理體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政府職能和行為與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治國家相適應。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一個長期、復雜、艱巨的過程,是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推進而逐步深化的。當前,我國政府改革和建設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突出表現在:一是職能轉變仍不到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既是正確定位和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一大課題,也是對政府行政能力的一大考驗。過去五年中,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我們運用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比較多,這是必要的,我們積極而有力地應對了風險。但我們確實也管了一些不該管的事情,一些該管的事情卻沒管好,特別是公共產品和服務提供不足、社會管理比較薄弱。各級政府還集中了過多的公共資源和社會資源,權力部門化、利益化的問題仍然存在,有些方面還在強化。二是政府各類機構仍然偏多,該精簡的部門精簡不了,該加強的沒有得到加強。職能交叉、權責脫節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上下級政府層層對口設置機構,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事業單位改革相對滯后。三是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機制不完善。權力過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約的問題,依然是滋生腐敗的根源。濫用權力、權錢交易、官商勾結等腐敗現象屢見不鮮,一些領導干部中發生的以權謀私、貪污賄賂等腐敗案件影響惡劣。同時,在依法行政、政府管理方式創新、行政效能、行政成本控制、政風建設等方面,我們也存在許多不足。必須高度重視和認真解決這些問題。 加強政府改革和建設工作是一項歷史性任務。要按照建立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的目標,繼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政府機構、行政運行機制、政府管理方式等各項改革,實現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轉變,實現政府組織機構及人員編制向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轉變,實現行政運行機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規范有序、公開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轉變,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本文是溫家寶總理2013年1月23日在國務院第8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發表時作了刪節。) |
相關閱讀:
- [ 01-31]溫家寶:將一如既往為外國專家在華工作創造良好政策環境
- [ 01-31]溫家寶調研發改委要求擴大醫療養老保險覆蓋面
- [ 01-30]溫家寶:使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水平 防范和化解經濟金融風險
- [ 01-30]溫家寶到國家發展改革委調研
- [ 01-30]溫家寶到國家發展改革委調研
- [ 01-29]溫家寶聽取政府工作報告征求稿意見 民生是中心
- [ 01-29]溫家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應對霧霾天氣
- [ 01-29]廣東一鎮政府負債11億 新書記表示“充滿信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