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中微子實驗成功:“摳”出來的世界奇跡
www.fjnet.cn?2013-02-06 14:03? ?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不計得失,共同為夢想而奮斗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能高水平、高速度地取得重大物理成果,所有參與實驗的科學家、工程師、工人團結一心、務實奉獻是成功的基礎。 2009年3月,項目組進駐大亞灣,大家克服了南方高熱潮濕、水土不服、生活條件艱苦等困難,經常一呆就是幾個月,顧不上家里生病的老人、年幼的或即將上大學的孩子。國家沒有給工程補貼,沒有住房,甚至出差補貼都很少,大家任勞任怨,沒有怨言。 項目總工藝師白景芝回憶,剛開始時什么都沒有。“沒辦公室,我們就坐在馬路邊上用膝蓋當桌子在筆記本上記錄。最難熬的是周末大亞灣核電站放假,辦公樓一鎖我們連解手都沒地方。” 為了省錢,8年來,100多位曾在這里工作的科學家出差不住賓館,而住在離項目地點10公里外的農民房里。“外面看著很好,和別墅一樣,但里面卻被隔出了十幾間,大部分臥室都相當逼仄,除了一張床和一個小桌子,就再也塞不下任何家當。經常四樓停水一樓天花板滴水,空調也經常罷工,但有一點好,便宜。”實驗站電子學系統的負責人王錚說。 就是這些住在簡易農民房里的科學家們,為了贏得國際競爭,沒有節假日, “白加黑”,“五加二”,開工不分晝夜,每周工作五天加兩天。研究人員每天兩班倒工作16個小時是家常便飯,有的研究人員甚至經常連續工作30多個小時。為了搶回隧道施工延誤的時間,大家加班加點進行探測器的組裝,在美方把原來由他們負責的水池安裝工作也全部移交中方的情況下,硬是搶回一年的寶貴時間。 2011年夏天,為保證“2-1-3”探測方案勝出,探測器建設人員更是發揚拼搏精神,僅2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原計劃需要5個月的三號實驗廳Muon探測器的安裝。 2012年初,年輕的物理分析人員為完成數據分析工作,全部放棄了與親人團聚的春節假期。 如今,又一個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春節將至,眼前給記者介紹情況的白發蒼蒼的張浩云,已經在大亞灣堅守了整整6個年頭,幾年前他已從高能所國資處長的職位上退休,但至今仍在為大亞灣中微子實驗而奔波著,今年的春節他又不能回家,記者問他:“您不想家嗎?”他回答,“這里的家也需要我看著!”(本報記者易運文 齊 芳 本報通訊員 杜 艷)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2-30]大亞灣中微子實驗成果入選《科學》十大科學突破
- [ 08-17]惠州大亞灣破獲生產油炸豬皮摻入非食品原料案
- [ 07-31]廣東惠州大亞灣區公安局打掉一詐騙團伙
- [ 05-29]深圳大亞灣1500立方毒液著火燃燒
- [ 05-29]大亞灣惠州興達石化廠區發生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