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專家:全球節能減排可挖掘潛力十分巨大
www.fjnet.cn?2013-02-19 08:15?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我來說兩句
雖然瑪雅人預言的世界末日沒有到來,科學家們對地球壽命的關注卻從未降低。 英國著名自然災難專家、世界知名環境科學家比爾·麥克古爾在著作《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人類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動,減少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排放,2015年將成為地球命運的轉折點。 就連一向以關心國際金融形勢為主的世界銀行也在2012年11月發布了一份名為《降低熱度》的報告。報告指出,如果我們任由全球變暖的趨勢持續,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會上升4℃。 報告認為,這一后果將是災難性的:沿海城市可能被淹沒;糧食生產風險增大;水資源匱乏情況將進一步惡化;生物多樣性會遭遇不可逆轉的損失。 2012年年末,國際能源署(IEA)發布了《2012年世界能源展望》(下稱《展望》),對2035年前的全球能源趨勢作出了預測。在報告中,IEA悲觀地表示:“各國在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上商定的,到本世紀中葉,將地球溫度上升控制在2℃以內這一目標正變得難以實現”。 未來我們該如何應對全球氣候持續變暖的挑戰?《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獨家連線IEA首席經濟學家法提赫·比羅爾(Fatih Birol),請他來為我們解讀:面對能源和氣候危機,我們還能做些什么。 可持續發展任重道遠 IEA在《展望》中指出,即使考慮到未來各國的發展政策,我們依然不能確保全球能源體系能夠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展望》預測,從現在到 2035 年,全球能源需求將增長三分之一以上,其中60%的需求增長來自中國、印度和中東地區。盡管世界各國對于低碳能源的使用與開發都處于穩步增長的狀態,但是未來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仍將主導全球能源的消費與使用結構。 在過去10年里,煤炭幾乎占據全球能源消費增長的50%,其增速甚至超過了其他所有可再生能源。報告預測,中國的煤炭需求將在2020年達到頂峰,并將持續至2035年。 誰來代替核電? 為了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各國都鼓勵發展清潔能源,許多國家都把核電作為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但福島核事故令核電風光不再,許多國家紛紛重新評估核政策。誰來代替核電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 《展望》指出,目前全世界電力需求正在以近兩倍于世界能源需求的速度增長。盡管在2035年前,煤炭依然是全球發電的主要燃料,但在全球新建發電能力規劃中,一半的新增能力將以可再生能源作為燃料。 《展望》預測,到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力來源,并在2035年接近第一大電力來源——煤炭的發電量。 可再生能源迅速增長的原因在于其技術成本逐年下降、化石燃料價格不斷上升。此外,各國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不斷上升也是一個重要原因。2011年,全球對各種可再生能源的補貼約為880億美元,2035年將增至近2400億美元。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2-16]我國電力節能減排已接近“十二五”規劃目標
- [ 11-12]周生賢:更多地運用市場機制和規律解決節能減排問題
- [ 08-27]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詳解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
- [ 08-27]十大措施落實《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
- [ 08-27]"十二五"時期節能減排重點工程總投資23660億元
- [ 08-23]“十二五”全國節能減排投資約達2.3萬億元
- [ 08-23]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印發 高耗項目實行"三斷"
- [ 05-24]中國民航局:節能減排不應通過“罰款”手段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