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帶出產業新結構
2013-02-20 15:10? 王信川 錢箐旎?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企業減負提升管理 在減輕企業稅負方面,從12省(市)的納稅申報情況看,“營改增”試點實現了總體減負。據統計,去年共減稅426.3億元,其中試點納稅人減稅189.1億元,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進試點服務減稅237.2億元。同時,小規模納稅人稅負下降幅度平均達40%,有力支持了小微企業發展。此外,增稅面不斷下降。以上海為例,去年全年交通運輸業一般納稅人增稅面逐月下降,并于7月實現了全行業減稅。在去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這無疑為廣大試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下了一場“及時雨”。 “營改增”后,企業上下游之間形成了完整的環環相扣鏈條,企業管理工作做得越好,能夠抵扣的稅額就越多,還能給下游企業增加抵扣額,企業轉型升級的動力普遍增強。為更好地適應稅制變化,企業在經營模式、市場營銷和生產組織方式等方面做出適應性轉變,如交通運輸車輛掛靠經營、制造業中的研發與運輸服務等,紛紛尋求專業化協作。此外,很多企業主動從商業鏈構建、財務管理、合同管理、供應商選擇等方面,完善了企業治理機制,內部管理水平明顯提高。由于設備采購抵扣增加,企業加速資產更新,鼓勵科技創新,有力促進了試點企業的設備更新改造。 服務業迎多重利好 “營改增”試點給服務業帶來了解決重復征稅、減輕企業稅負、擴大業務領域、提升議價能力四重利好,大大增強了企業自我發展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資源向服務業集聚。統計顯示,試點以來服務業企業戶數增加較快。如湖北省試點一個月新增試點納稅人3952戶,增加最多的是文化創意服務業,占新增戶數的29.8%。 “營改增”直接受益的是服務業,但對制造業也產生了重要的“溢出效益”,推動著企業將一些服務外包出去,促進自身業務的主輔分離,專注于提高主業核心競爭力。數據顯示,2012年,“營改增”試點地區服務業經濟總量快速增長。2012年,上海市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其中第二產業增長3.1%,而第三產業增長達10.6%,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首次突破60%,拉動經濟增長6.2個百分點。 |
相關閱讀:
- [ 02-19]營改增部分企業稅負增加 短期內政府將予以補貼
- [ 02-19]“營改增”試點擴圍方案正抓緊研究制定
- [ 02-19]數據稱營改增去年減稅超400億 多省區申請試點
- [ 02-10]“營改增”進入攻堅時 十多省區市申請試點
- [ 02-04]三明市營改增試點首月凈減稅收近百萬元
- [ 01-23]提供廣告服務的單位和個人將不再交營業稅 改交增值稅
- [ 01-22]福建:“營改增”試點首年預計可結構性減稅30億元
- [ 01-22]福建營改增試點納稅人一個月減稅4604萬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