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新網杭州2月27日電 題:浙江福利院孤兒逾9成殘疾 被政府供養更盼回歸家庭
記者 趙曄嬌 實習生 王譯萱
河南蘭考的一場大火奪去了民間收養所內7個孩子的生命,引發了社會對孤殘兒童收養問題的大討論。在中國,孤殘兒童是不允許被民間機構收養的。因此,兒童福利院等公辦的福利機構成為他們合法的歸宿。在解決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生活需求后,公辦機構還能給這些孤殘兒童提供教育、醫療、康復、特教、培訓等服務。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孤殘兒童固然能在兒童機構成長,但無論是民政部門、還是福利機構,都呼吁有家庭來合法收養這些兒童。畢竟,家的溫暖是任何一個機構沒法企及的。
孤殘兒童福利體系難滿足需求
記者從浙江省民政廳了解到,目前,浙江省在冊孤殘兒童總數約9000名,福利機構集中養育近3600名,社會散居孤殘兒童5400名。另外,浙江68家兒童福利機構的在冊孤殘兒童中,約有1400多名孤殘兒童在家庭寄養。
令人揪心的是,這3600多名在機構養育的棄嬰、孤殘兒童,9成以上身體都有殘疾,大部分為重度殘疾,除了吃、喝、拉、撒、睡等,他們也需要生活照料、醫療、康復和教育等。
為此,記者走訪了浙江省杭州市兒童福利院,去探究孩子們的生活現狀。
記者在該院新苗學校幼兒班里看到,五六個孩子正有模有樣的跟著老師學習唱歌。這些可愛的孩子們看到記者進門不僅不認生,還整齊地說出:“叔叔阿姨好”。其中一個孩子還沖上來抱住了記者,很是親熱。
但是,仔細觀察,記者發現這些孩子與正常的孩子有所區別。
浙江省杭州市福利院副院長李燕華告訴記者,兒童院內99%都為殘疾兒童,且這些被父母遺棄的孤殘兒童數量正逐年攀升。
李燕華告訴記者,福利院最多可容納500名兒童,但是孤殘兒童人數,從2008年的289人已增長到2012年的427名。與此同時,今年,該院僅有16名滿16周歲的孤殘兒童被送至社會福利院。
顯而易見,不斷增長的孤殘兒童數量與福利院的承受能力,逐漸產生矛盾。
因此,浙江省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以孤殘兒童康復治療、特殊教育等為主要服務內容的兒童福利機構。該省政府辦公廳還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如對非營利性組織資格的殘疾兒童康復特教服務機構取得,享受企業所得稅免稅收入優惠等政策。
機構撫養著力突破棘手難題
孤殘兒童福利問題并不僅存于浙江。
曾擔任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的王振耀就曾表示,中國的孤殘棄兒童面臨的是“三無”情況:沒有專業的兒童福利法,沒有專門的兒童福利專業化人才,沒有普及的兒童設施規劃。
盡管“三無”現象存在,但社會福利機構依舊可以為這些孤殘兒童撐起一片天。
浙江省民政廳兒童福利與慈善事業促進處處長陳小德表示,孤殘兒童的基本日常生活料理,均由當地財政安排專項生活補助。其中,福利機構養育的孤殘兒童每月享受不低于1000元生活補助;社會散居孤殘兒童每月享受不低于600元的生活補助。
“這些費用解決日常吃穿基本不成問題。”陳小德告訴記者,現階段,民政部門更多思考的是不斷探索孤殘兒童的教育、醫療、康復、特教、培訓等問題,希望逐步完善兒童福利體系。
記者了解到,在對孤殘兒童的教育問題上,民政部門會根據兒童的實際情況予以安排。智力正常的兒童會安排到當地隨班就讀;患有重度殘疾的兒童,則在福利機構中特殊教育班上學。教育經費大部分由政府“買單”,少部分則來源于社會募捐。
浙江省杭州市兒童福利院的新苗學校,就是一所在兒童福利機構內創設為孤殘兒童服務的特殊教育學校。
李燕華告訴記者,新苗學校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設立了不同的班級,包括職前部、義務教育部、學齡部和康復部。“根據每個孩子的特殊情況,給予不同的教學和康復方式,以適應孩子不同的需求。”
在醫療方面,浙江省民政廳為社會福利機構養育和社會散居的城鎮孤殘兒童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社會散居的農村孤殘兒童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承擔。與此同時,孤殘兒童醫療費用先按規定在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中報銷,不足部分在醫療救助資金中解決。
在今后,該省還將從源頭上健全兒童福利政策,完善孤殘兒童福利體系的同時,繼續加強兒童福利機構建設,立足抓好縣一級兒童福利機構建設工作。
回歸家庭寄養收養開辟新途徑
固然有較為健全的“兜底”機制,但是孤殘兒童的健康成長更需要家庭的溫暖與關愛。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認為,從孩子的成長來看,讓孤殘兒童在家庭環境下成長是比較理想的狀態。
陳小德同樣認為:“兒童機構不是最好的養育方式,孤殘兒童還是要回歸家庭。”
記者從杭州兒童福利院了解到,該院通過家庭寄養的方式,更多的孩子能夠回歸家庭。孤殘兒童成成就是其中一個幸運兒。
記者在該院的康復室看到,成成正拉著“奶奶”干如美,興奮的展示著剛剛制作完成的賀卡。
干如美告訴記者,成成是在她家寄養的孩子,從孩子8個月大開始,就跟著她一起生活。“孩子特別聰明、懂事。但由于他腿部、手部先天性殘障,需要進行康復訓練,福利院的老師要照顧好幾個孩子,無法專注于成成,為了讓成成能得到更有效的康復訓練,我就天天帶著孩子來福利院,配合老師做好成成康復訓練。”
如今,三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干如美一直按照福利院康復老師為成成制定的康復訓練計劃,每天為孩子做體能、牽伸等康復活動。如今,孩子手部、腿部功能也逐漸有了起色。
在與干如美的聊天中,記者了解到,她做家庭寄養已有8年多了,成成是她家寄養的第三個孩子。前兩個孩子一個被美國家庭收養、一個被香港家庭收養。她還高興的告訴記者,自己還有一個外孫和孫女,成成跟他們的關系特別好。
在杭州市兒童福利院內,像邵成成這樣因暫時無法被家庭收養的孤殘兒童,越來越多的開始回歸寄養家庭。他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記者了解到,目前浙江省辦理收養登記每年保持在4000件左右,涉外收養登記每年在100件左右。
由于國內家庭更傾向于收養身體健康的孩子,因此涉外收養成為了孤殘孤殘兒童回歸家庭的另一條途徑。
浙江省杭州兒童福利院的孩子胡天翔,就是這樣的一名幸運兒,去年他成功被美國的一對夫婦所收養。
當時的胡天翔已患有先天的心臟病,病情嚴重且無法治愈。但這對美國夫婦卻表示對這個孩子特別喜愛,仍愿意接受。
記者了解到,相關的收養程序并不復雜。
李燕華向記者介紹,浙江省內的各兒童福利機構將符合被收養的兒童信息上報浙江省民政廳,該省民政廳會將信息發布到中國兒童福利與收養中心的網站上。有意愿收養孤殘兒童的國外家庭會通過相關的福利機構,尋找有緣的孤殘兒童,辦理收養相關手續后,就可將孩子領養回家。
通過這幾年的涉外收養,李燕華欣喜的告訴記者,許多孩子都能很好的融入家庭,也讓他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每次看到孩子們寄來的照片,我就能切身感受到孩子的快樂。”李燕華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