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媒體應有怎樣的“兩會態度”
2013-03-01 06:54?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如實反映代表委員的評價,包括表揚、批評和建議,不能搞一邊倒,這才是負責任的媒體態度 進入3月,5000余位代表委員將陸續赴京,2013年全國兩會即將拉開大幕。 每年兩會,也是媒體的一場“新聞大戰”。今年,國內外各路媒體3000多名記者將參加兩會報道。媒體報道是對兩會的傳播,責任重大。如果說兩會是體現中國開放、透明的平臺,新聞報道則是展現兩會的窗口。及時充分、準確生動的媒體報道,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增進公眾對重大政治活動的了解和參與,從而推進民主政治的進程。 媒體如何能夠以更成熟、更積極的姿態應對兩會這場大考,在參與上有更多進步,這是應當思考的重要課題。 兩會為新聞媒體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如果記者帶著趕廟會、看熱鬧,甚至是追明星的心態來采訪,即使寫出報道,也是表面的、膚淺的。報道兩會,應該全面、客觀、準確、負責、理性,而不應該像探照燈一樣照到哪里算哪里,更不應該為了吸引眼球而只將鏡頭對準個別話題和明星人物。 兩會的新聞礦藏,大多不是露天礦。很多新聞報道,需要俯下身、沉下心去更好挖掘。記者應當把目光更多地轉向來自基層、一線的代表委員,充分傾聽他們的呼聲,這是媒體的社會責任。在兩會報道中,選好采訪對象、取好采訪角度,挖掘不同的聲音、獨特的觀點,這是對記者的一次考驗。只有冷靜觀察,才有可能發現各種真正意義上的新聞。 如實報道兩會審議、討論情況,公開代表委員所提交的各種議案提案,以及對這些議案提案的審議、辦理和答復,是媒體必有也應有的“兩會內容”。也要看到,政府工作和法院檢察院工作,即使做得再好,也還有不足之處,肯定會有不同的意見。作為媒體,應該如實反映代表委員的評價,包括表揚、批評和建議,不能一邊倒,有的詳細報道、有的一筆帶過。 兩會報道還有一個如何創新的課題。如何從社會輿論多層次的實際出發,提高兩會報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親和力,滿足不同受眾的信息需求?如何創新兩會報道的內容、形式、方法、手段,形成多媒體、全方位、立體式的報道態勢?只有更加講究報道視角、報道手法的變化,更加追求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才能更好地傳播兩會,完成媒體應有的使命。 作為一個龐大的“新聞場”,兩會對媒體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在傳播重大事件、解讀熱點話題的同時,通過兩會報道展示媒體自身的素質,使兩會報道既產生強大的新聞效應,又凝聚起改革發展的共識,積攢下未來中國前行的正能量,這是媒體的“兩會共識”所在,更是媒體的社會責任所系。 |
相關閱讀:
- [ 02-28]全國兩會召開在即 民生問題最引百姓關注
- [ 02-28]兩會期間北京天氣以晴到多云為主 偶有輕度霧霾
- [ 02-28]全國兩會召開在即 民生問題最引百姓關注
- [ 02-28]全國兩會將改進交通管理維持交通正常運轉
- [ 02-28]“兩會”期間北京晴到多云天氣為主 預報準確率將提高
- [ 02-28]兩會將改進交通管理 最大限度維持交通正常運轉
- [ 02-28]兩會期間北京或有霧霾浮塵天 不會出現極端天氣
- [ 02-28]氣象局:針對兩會期間出現高影響天氣將做好預報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