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雷鋒一直在身邊
2013-03-01 10:16? 陳 原?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他的精神讓平凡產生偉大 雷鋒出身寒微,也沒當過什么官,一生直至因公殉職都沒有什么驚天動地之舉,而是一直平凡普通。這恰恰也成為大多數普通人認同雷鋒、學習雷鋒的原因之一。 我們生活的時代是和平的時代,多數人工作生活平凡而普通。在這樣的人生中如何產生不凡,雷鋒的一生作出表率。雷鋒偉大之處就在于利他奉獻、愛崗敬業、勤儉節約,這是任何一個普通人都不難做到的。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于這些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 “力量從團結來,智慧從勞動來,行動從思想來,榮譽從集體來。” “在工作上,要向積極性最高的同志看齊,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齊。” 《雷鋒日記》中這些外表無華且內存優美的語言,是50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座右銘,所表達的樸素情感和思想真諦,讓雷鋒可知、可親、可近。正是這種親近感,才讓雷鋒精神深入到大眾心靈深處。華夏銀行北京分行長安支行的于強,沒有被評選過道德模范,也不是名人,但早在江蘇沭陽上中學時就曾號召全班為一位同學患病的母親捐款,在武漢大學讀本科時又當過一位身患絕癥女孩的臨時“新郎”,如今無論身在何處,為受災地區、貧困學生捐款捐物都走在最前列,幫助老人、扶助殘疾人,為別人讓座,也是每天必做的事情。在他看來,高尚道德體現在日常生活里。學習雷鋒并不難,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不斷開放,流動人口日益增多,每天面對陌生人成為社會生活的常態。公共化的生活讓人深切感受到大愛和利他的重要。于是,雷鋒學校、雷鋒儲蓄所、雷鋒公司、雷鋒車隊,層出不窮。 今天,學雷鋒已成為我們的道德代名詞,融入家庭,融入生活,融入我們的精神世界。公共交通上讓座位、馬路上幫扶別人、向困難者施以援手、為災區和貧困地區捐款捐物,都體現著雷鋒精神。而滲入我們意識里、肌體里的雷鋒精神,正化作強大的道德力量,讓人們更自覺地做出有利于公共利益的正確選擇。當這些微小的個人選擇變為社會集體行為時,又會釋放出巨大的正能量,支撐起全民族的道德大廈。 |
相關閱讀:
- [ 02-27]外國人在京學雷鋒引小學生過馬路(圖)
- [ 02-27]遼寧發現雷鋒留言手跡:為了完成黨的事業 我留幾句話
- [ 12-06]40歲女子欲改名“學雷鋒”被拒 狀告派出所被駁
- [ 08-21]七旬畫家制雷鋒卡贈送讓座人 半年遇120位好人
- [ 07-20]北京中小學9月開講北京精神 推學雷鋒活動常態化
- [ 05-18]“海口雷鋒”高調曬事跡 稱做好事就不怕說出來
- [ 05-10]“巴西雷鋒”東莞反扒遭圍毆國人袖手旁觀引反思
- [ 03-23]文化部要求公共文化機構創新形式 開展學雷鋒活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