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站:初期將建三個艙段 系統重約90噸
2013-03-01 22:21? 任沁沁 顧瑞珍?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鄧宇虹 鄧宇虹 |
分享到:
|
新華網3月1日電(記者任沁沁 顧瑞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周建平1日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中國將于2020年左右建成空間站,包括一個核心艙、兩個實驗艙,并可對接一艘貨運飛船和兩艘載人飛船,整個系統加起來將達到90多噸。 周建平表示,空間站擬按長期載3人狀態設計,運營階段每半年由載人飛船實施人員輪換,而初期將采用人員間斷訪問方式。載人空間站建成后,將成為中國空間科學和新技術研究實驗的重要基地,在軌運營10年以上。 周建平透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空間站建設,初期將建造三個艙段,包括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每個規模20多噸。基本構型為T字形,核心艙居中,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分別連接于兩側。 核心艙前端設兩個對接口,接納載人太空船對接和停靠;后端設后向對接口,用于貨運飛船停靠補給。站上設氣閘艙用于太空人出艙,配置機械臂用于輔助對接、補給、出艙和科學實驗。 隨后,空間站運營期間,最多的時候,將有一艘貨運飛船、兩艘載人飛船。 “中國空間站具備開展能力。在運營階段,將可以根據科學研究的需要增加新的艙段,擴展規模和應用能力。”周建平說。 2020年空間站建好后,將隨即投入正常運營,開展科學研究和太空實驗,促進中國空間科學研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做出貢獻。 “考慮到當前需求和耗費等因素,中國現在不搞國際空間站這么大規模的空間站。”周建平說,我們現在考慮的規模是適度的,可以滿足重大科學研究項目的需要,而擴展能力的設計將使我們能根據科學前沿的發展需求,提供更為強大的支持能力。 他還透露,中國空間站研發面臨很多技術上的挑戰,將以更先進的控制技術、能源技術、再生技術,將空間站打造成節能典范。 周建平介紹,首先,要為航天員的生活、工作、實驗提供很好的條件,保證滿足空間科學研究的需要,相應對空間站規模和性能提出要求。“這就需要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提高空間站對人的保障能力;掌握更好的控制技術,進一步提升空間站姿態穩定度、微重力水平。” 其次,空間站要長期運營,需考慮經濟性問題,如何通過綠色、再生技術等,提高空間站物資循環利用率,減少地面補給需要,實現資源再利用,譬如用廢水、尿液制造氧氣,對二氧化碳等人體廢棄物進行的再生去除等。 |
相關閱讀:
- [ 06-21]航天員在艙內活動穿襪子不穿鞋
- [ 09-05]報告稱太空垃圾超2.2萬片 數量已達臨界點(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