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瞻:政壇新陣容 人事新布局
2013-03-02 11:47? 馬學玲?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黃曉夏 黃曉夏 |
分享到:
|
2012年11月15日,新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圖為習近平、李克強向記者揮手致意。中新社發廖攀 攝 3月的北京將見證又一個繁忙的“政治季”。因適逢換屆,今次全國兩會格外引人矚目。屆時,伴隨著國家機構和全國政協領導層的“新老交替”,一批年富力強的政壇新星料將嶄露頭角,以“50后”為中堅的中國政壇譜系即將成形。 中國政壇的這次“代際更新”,從2012年就已拉開帷幕。省市縣鄉四級黨委用近一年時間完成換屆,直至中共十八大,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誕生。隨后地方大員調整密集展開,至蛇年春節前,地方省級人事新格局業已形成。 回顧一年來換帥易將的數番調整,可謂特征鮮明。大膽起用新人,隊伍構成精干高效并趨于年輕化,人事更替制度更加規范化。 作為完成此輪中國“變陣”的重要標志,此次兩會上,國家機構和全國政協新領導層將產生。2月28日結束的中共十八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國家機構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和全國政協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并決定將這兩個建議名單分別向本次人代會和政協會主席團推薦。 習近平強調,搞好新一屆國家機構和全國政協人事安排特別是高層人事安排,是開好全國兩會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是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的大事。 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對于本次換屆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黨的領導權和人民主權有機結合點的結合程度,將是此次兩會換屆的首要看點。”縱觀此輪換屆,領導層一直強調選賢任能,風清氣正。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兩會前夕曾談及選官標準,被解讀為“大有深意”。 為天下者,不慢其民。在習近平闡述的用人標準中,群眾的訴求與評價被擺在了重要位置。他要求干部“說話辦事有灼見、有效率”,“對上對下都實實在在、不玩虛招”,“清正廉潔、公眾形象好”…… 可預見的是,這輪“變陣”后,如同習近平、李克強一樣的“共和國一代”,將成中國政壇的中堅力量,而一批“60后”政治新星也將嶄露頭角。 在張希賢看來,即將成形的中國政壇新譜系,將呈現“五六七級陣”的主格局。具體而言,以“50后”為主的執政團隊已走在臺前,“60后”開始進入廳局級干部的主力團隊,“70后”則成處級干部的主力。 與此同時,一些工作閱歷豐富、政治上成熟的“40后”領導干部將繼續留在崗位上。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軍教授向中新社記者談到,“此舉意在保持黨和國家工作的連續性”。 尤需注意的是,曾歷經文革等重大中國變革事件的“50后”,多數“下過鄉吃過苦”。張希賢認為,從農村鍛煉出來的“知青一代”,實踐經驗豐富,民生認識深刻。因此,在此后長達數年的執政中,他們還肩負著“傳、幫、帶”的重任。無疑,“知青一代”將成當前中國執政主力。 張希賢分析稱,中國干部群體將呈現四“新”特點。其一,普遍接受了改革開放以后的新知識;其二,不再閉關自守,具有兼顧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新視野;其三,從基層起步,這是一個對中國粗放型發展癥結認識最深刻的干部群體;最后,這個群體還需整體打造在新形勢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綜合素質。 總體而言,更多年富力強、受過完整教育、擁有較高學歷和專業背景、具備開闊國際視野、履歷豐富且伴隨著共和國共同成長的政壇精英,將開始掌舵中國未來。 “中國改革開放邁向新30年的征途上,如何從粗放型發展進一步走向科學發展,歷經四年探索,目前執政層已經摸到了一些門路,現在需要做的就是重新組織力量,再出發。”張希賢認為,這應該是中共十八大和今次兩會“變陣”的長遠著眼點。(記者馬學玲) |
相關閱讀:
- [ 02-26]三明市召開全市人事工作電視電話會議
- [ 02-22]"人妻"反腐引發人事大地震 寶潔模式被重新定位
- [ 02-22]“勞委會”年前后連續三波主管大搬風 人仰馬翻
- [ 02-21]福州人才市場等招17人
- [ 02-21]貝盧斯科尼欲重返意大利政壇 德國政要表示擔憂
- [ 02-21]美國政壇明星被控公款私用 政治生涯隕落
- [ 02-20]中興通訊澄清人事調整風波 侯正之“子承父業”
- [ 02-20]福建省人事工作會議召開 徐鋼出席并講話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