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調查)百姓看兩會:期待更加公平的發展
2013-03-02 17:49? 石巖 宋哲?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2月28日,北京武警正在擦洗天安門廣場設施,迎接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中新社發 陸欣 攝 中新社北京3月2日電 題:百姓看兩會:期待更加公平的發展 中新社記者 石巖 宋哲 2013年全國兩會開幕在即,作為這一年度盛會真正的主角,廣大普通民眾的訴求通過輿論,時刻左右著代表委員們的視線。在中新社記者采訪的多位普通人中,對于“公平”的呼聲尤為強烈,鑒于中共十八大報告強調“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對于上述訴求的回應無疑是本次兩會一大看點。 “我家娃上初三時就(從北京)回家了,現在在當地念高二,他爺爺奶奶管,學習成績中不溜(中等水平),我倆(他和妻子)總不放心,但他在北京不能高考,我們也是干著急。”47歲的在京務工人員河南人王學東對記者苦笑。 期待為子女提供更加公平的教育及升學機會,成為記者采訪的多位在京務工人員“不約而同”的訴求。山東籍在京務工人員方琴向記者透露,她曾試圖“劍走偏鋒”,花錢“托關系”給兒子辦天津戶口以便在該地參加高考,無奈以失敗告終,“誰讓他沒有生在北京的好命呢?!”她有些無奈地對記者“吐槽”。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日前公布關于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強調將督促各地落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方案。而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加快改革戶籍制度”,也昭示著這一問題將在未來數年內得以根本解決。 “我家娃兒恐怕是趕不上(異地高考)了。”王學東笑著說,“但教育公平應該是一種趨勢吧,這是農村人‘走出來’的一條明路啊。” 在社會呼喚教育更加公平的同時,醫療公平也毫無意外地“蟬聯”兩會焦點之一。“村里人得了重病只有往市里省里跑,很容易耽誤(治療),”村醫馬文芳對記者說,“如何培養更多、素質更高的村醫,使醫療資源不再僅僅集中于大中城市,是關乎醫療公平的關鍵一步。” 對此,醫改方案起草者之一、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周子君表示贊同,他建言,應引導優質醫療資源“向下(基層)走”,方能打破資源配置不公這一醫改堅冰,進一步推進醫療資源的均衡化,他希望本次兩會能在此有所推進。 作為公平社會的另一基石,就業公平因其關乎人生“起跑線”而備受輿論關注。“現在關系沒有過去那么好使了,因為社會在進步,關系人情這方面的東西就淡了。”張魏周如是對記者說。他剛辭去一份工作,希望愈見公平透明的就業環境能夠助他順利“再就業”。 相形之下,25歲的趙雨若便顯得沒有那么自信。去年畢業之后,她在求職路上屢屢受挫。“性別歧視在當今求職中還是很常見的,希望兩會能有代表委員關注到這些,為女性就業者發個聲。”她說。 與此同時,“住房難”仍是困擾很多人、尤其是大中城市人群的主要問題,除了房價高企,近期諸如“房姐”、“房叔”等丑聞的曝光,使住房公平迅速“躋身”兩會焦點。“以往感覺經適房還有戲,后來看到那些(新聞),不由得擔心能不能排到自己。”47歲的張見紅擔憂。下崗后,她一家三口一直住在不足40平方米的平房中,而家庭年收入不足4萬元人民幣的他們已經滿足了申請經適房的條件。 顯而易見,住房公平的背后是人們對于腐敗蔓延的擔憂,中共十八大后,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數次宣示反腐決心,并采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此次兩會能否將正在進行的反腐斗爭推向高潮,值得關注。(完) |
相關閱讀:
- [ 03-02]兩會訪談:毛新宇委員的“美麗中國”觀(圖)
- [ 03-02]兩會新華時評:聆聽家國夢想行進的足音
- [ 03-02]兩會倒計時:現代化農業,既要講規模也要講成本
- [ 03-02]人民大會堂節儉布置靜候兩會召開
- [ 03-02]2013兩會:人大記者情況通報會舉行 記者領取證件[組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