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以寧:新一屆政府將面臨三大挑戰
2013-03-02 09:24? 黃歆?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曉夏 黃曉夏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黃歆)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2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即將產生的新一屆政府將面臨三大挑戰,一是實現經濟穩中求進,二是擴大內需,三是解決就業問題。 厲以寧說,如果今年全球形勢和氣候條件不發生大的變化,中國經濟全年增長8%是沒問題的,經濟增長速度維持在8%左右就夠了,重要的是發展質量。 他說,經濟實現穩中求進需要正確處理改革與宏觀調控的關系,經濟增長與發展質量之間的關系。“要搞清楚擴大內需靠什么,老百姓買什么,這方面有一系列問題需要解決,如果這樣的問題不解決,即使收入分配改革讓大家有錢了,那也解決不了內需問題。” 他認為,目前拉動內需難在一線城市房價依然太高,很多人又不愿意住到房價相對便宜的二、三線城市。在就業方面,新一屆政府每年面臨600至700萬的大學畢業生,要在發展職業教育和支持畢業生創辦小微企業方面想辦法。 關于當前經濟形勢,厲以寧說,今年通脹方面仍有壓力,因為美國經濟一復蘇,石油價格就上漲,國際農產品和食品價格也上漲。十八大提出了“兩個翻一番”收入增長目標,這都是要刨去物價因素的。 他說,十八大后全國改革情緒高漲,大家都希望中央進一步明確具體辦法,收入分配、城鎮化、農民土地確權等都是大家關注的問題。 “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是要把國有企業體制改革提升到國有資本體制改革的高度,著重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把國有資本用到最有利的地方,比如新興行業和高新技術行業。”厲以寧說。 他提出,要在現有基礎上賦予國有企業更多經營自主權,讓國企成為自主經營的主體,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結構,這樣才能調動國企的積極性。 “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應當是雙贏的,應該往這個方向走。國有企業既然是國家控股,就應該實現國家發展戰略。但是如果沒有民營企業,沒有大量中小企業,國有企業不可能一枝獨秀,因為它們必須有合作伙伴。”他說。 今年83歲的厲以寧是中國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論的學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非均衡理論,并對“轉型”進行理論探討,這些都對中國經濟的改革與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他還主持了《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的起草工作。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