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今年兩會怎么開
2013-03-03 10:33?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2013年兩會熱點前瞻】 [熱點一]領導人換屆:新理念、新風格、新期待 此次兩會上,將產生新一屆國家機構領導人。新一屆領導人的治國理念和施政風格,將對中國政治、經濟、社會、外交產生怎樣的影響?新領導人如何攻堅克難推進重要領域改革?如何解決與百姓利益密切相關的現實問題?國內外公眾都拭目以待。 [熱點二]機構改革:新舉措呼之欲出,轉變職能是關鍵 今年兩會將審議、討論《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草案)》,這也是轉變政府職能的一項重要舉措,各界期望很高。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進行了6次較大規模的機構改革。這次可望在2008年大部制改革基礎上,積極穩妥、循序漸進、成熟先行地繼續推進行政體制改革。 [熱點三]中國經濟:直面新挑戰,尋求新動力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企穩回暖。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經濟總量首次超過50萬億元,7.8%的增速令世界矚目,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復蘇重要引擎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國際社會在關注,中國新一屆政府的經濟部署是否會給世界帶來“正能量”。 [熱點四]反腐倡廉:“‘老虎’‘蒼蠅’一起打”,構建“權力之籠” 去年以來,“表哥”“房姐”相繼被查處,顯示了網絡時代反腐的新威力;“‘老虎’‘蒼蠅’一起打”的給力表述,“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決心,加強“裸官”監管的指向,讓人們感受到新一輪反腐風暴勢頭正勁。 人們更期待的是制度層面的新進展。如何建立反腐倡廉的長效機制,如何加強對權力監督制約,需要兩會代表委員發表真知灼見。 [熱點五]生態文明:霧霾壓頂,“美麗中國”面臨考驗 籠罩140萬平方公里的霧霾天氣、地下水大面積污染……高污染、高消耗的傳統發展方式再受拷問。 十八大報告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但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罔顧生態環境的事件仍時有發生。 [熱點六]收入分配:2013改革提速,深層難題待破解 歷時八年之久,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終于在2013年出臺。縮小收入差距,是中等收入國家面臨的普遍難題。美國《華爾街日報》將中國稅改計劃評價為“向收入差距舉起大棒”。 如何保證經濟增長與收入增長同步,如何進一步調節行業收入差距、提高勞動性收入比重等可望成為兩會熱議的話題。 [熱點七]社會管理:矛盾多發,實現公平正義需要新辦法 近幾年,“網絡問政”效果初顯,政府在解決百姓多元訴求、回應民意等方面積極創新。然而,因土地、環境等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屢屢發生。在社會轉型期、矛盾多發期,執政者的社會管理能力面臨嚴峻考驗。 尋求化解矛盾的新辦法,是兩會不可回避的話題。 [熱點八]民生期待:新老“三難”受關注,公共服務待加力 近五年,中國的民生成績單亮點頻現。但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角度看,民生領域一些體制性弊病仍然嚴重,公共服務領域欠賬不少。 “‘看病難、就業難、上學難’這‘老三難’還沒抖摟清楚,‘養老難、入托難、出行難’的‘新三難’又擺在面前?!碧m州市民李小強盼望兩會上改善民生的新信號,對他四世同堂的10口之家有所幫助。 [熱點九]新城鎮化:支撐中國未來增長,重在實現“人的城鎮化” 在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新四化”中,國際輿論對城鎮化討論最多。新加坡《聯合早報》注意到,盡管2011年中國的城鎮化率達到51.27%,但“2億多生活在城鎮里的農民工實現了地域轉移和職業轉換,還沒有實現身份和地位的轉變,尚不能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務?!?/p> 新型城鎮化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人們期待在兩會上看到其更明確的路徑。 [熱點十]國際關系:和平路線一以貫之,復雜形勢蘊含挑戰 “遼寧艦”下水,“運-20”起飛……中國國防新力量令世界矚目。周邊形勢復雜,兩會上會不會顯示出中國外交政策的新動向? 國內外各界注意到,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重申中國和平發展的戰略選擇長期不變,清晰劃定了維護正當權益、核心利益的原則底線。【詳細】 代表委員怎樣履職 2013兩會,公眾關注熱點 今天(3月3日),中國進入“兩會時間”。作為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后的第一次全國兩會,今年公眾關注哪些熱點?有哪些期盼? 截至3月2日17時,人民日報和人民網開展的“2013兩會熱點調查”共有117萬網民參與投票,網友留言1.7萬多條。人民網與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進行的線下問卷調查,收集了41個城市3000多人的意見。綜合線上、線下調查結果,我們選出“收入分配”、“養老保險”、“房價”、“機構改革”等今年公眾最關注的12個熱點話題。 民之所盼,政之所為。接下來的10多天,我們將帶著這些熱點話題走進兩會,與您一起見證代表委員參政議政、建言獻策,見證一項項百姓關切化為國家政策、政府行動。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