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把脈”食品安全 寄望完善監管執法
2013-03-04 07:01? 劉雙雙 刁海洋 劉育英?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3月3日電 題:政協委員“把脈”食品安全 寄望完善監管執法 中新社記者 劉雙雙 刁海洋 劉育英 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3日下午在北京開幕。人民大會堂前,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食品安全成為政協委員談得最多的話題之一。“何時能吃上放心食品”,“何時不用再搶購進口奶粉?”……眾委員帶著老百姓最樸素的心愿上會,為餐桌上的安全“問診、把脈、開方”。 “我希望能讓孫子吃上好的、放心的奶粉。”面對媒體,全國政協委員、林達集團董事長李曉林直言,現在吃什么都不放心,比如最近大家十分關注的奶粉問題。 從三氯氰胺到染色饅頭、塑化劑、速生雞風波,頻頻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造成老百姓對餐桌安全缺乏信心。一項最新出爐的“我心中的美麗中國”網絡調查結果顯示,“食品衛生安全有保障”得票率高居榜首。 在李曉林看來,食品安全是一個連環鏈。“要想解決,必須加強立法,如果環保都有問題,食品能安全嗎?” 全國政協委員、周恩來侄女周秉建分析認為,食品衛生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一方面生產者唯利是圖,任由有毒食品侵害老百姓;另一方面,國家的執法監管存在漏洞,讓違法生產者的違法“成本”很低。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余輝深表贊同。“生產者為謀取暴利在食品中違法使用添加劑,這和投毒沒有兩樣。但我們對這種違法行為處罰力度太小,必須加強法治管理。” 全國政協委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副校長郝際平提出,食品安全需從源頭抓起。老百姓要提高意識,相關從業人員要提高職業操守,政府部門要加強監管;只有全民動起來,食品安全問題才可能改變。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京劇院院長吳江認為,近年來暴露的食品安全問題,正反映了中國過去粗放式經濟發展方式的弊端。老百姓對食品安全更高質量的追求,倒逼我們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量向質轉型。 無獨有偶。今年,由九三學社提交的全國政協“一號提案”同樣是聚焦有關食品安全的“綠色農業”。該提案指出,中國農業發展模式粗放,生產能源利用低,污染日趨嚴重,全國耕地重金屬污染面積在16%以上,廣州50%耕地遭重金屬污染。大城市、工礦區周邊情況更為嚴重,對水環境和食品安全帶來嚴重隱患。 重金屬污染使得農產品質量安全堪憂,對“餐桌安全”構成了威脅。九三學社認為,解決上述問題必須盡快改變粗放型的農業發展模式。 面對百姓期許,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周伯華毫不諱言地說,“造成老百姓對一些食品安全缺乏信心的原因,從廣大畜牧工作者、乳業企業到國家政府部門,都有責任。” 多頭管理同樣是外界認為造成中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存漏洞的原因。新一輪機構改革即將啟動,“大部制”進入倒計時。周伯華認為,一件事一個部門主管,就能承擔起全部責任,而且可以全系統地執行法律法規。 郝際平委員認為,食品安全要從源頭抓起,健全規章制度,“種糧食、加工制造,都要有自己的職業操守,監管也要跟上。” 農工黨中央常委陳建國委員表示,食品安全有政府監管問題,民眾對政府監管有要求,政府對此難辭其咎。中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商業領域道德水平下降,商家本身也有問題,民眾在這個問題上的不信任度是可以理解的,政府應該自補短板。(完) |
相關閱讀:
- [ 01-31]美食品安全新法規將出臺 中國輸美企業恐受影響
- [ 09-15]上海科普開放日揭幕 聚焦食品安全
- [ 06-24]農村餐飲食品安全監管措施出臺 集體聚餐要備案
- [ 12-02]國家安監總局:柴油暫不納入危險化學品管理
- [ 05-26]網友質疑西紅柿被催熟 專家:口感不好或因品種改變
- [ 03-03]人大代表建言從源頭抓好食品安全
- [ 03-03]周伯華:食品安全要列黑名單 違法企業永久驅逐
- [ 03-02]政協發言人:內地奶粉99%符合質量標準
- [ 02-28]開學在即,青海嚴把食品安全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