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與肺癌的“7年之約”引發代表熱議
2013-03-04 10:15? 朱薇、韓潔、顏昊?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曉夏 黃曉夏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朱薇、韓潔、顏昊)霧霾是否與肺癌有著“7年之約”?癌癥村頻現的背后“元兇”是什么?地下水大面積污染會否導致癌癥發病率升高……諸多百姓憂心的“污染致癌”問題引發部分全國人大代表熱議。 專家:“7年之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今年以來,全國多地發生嚴重霧霾天氣,一條“霧霾嚴重的年份后相隔7年可能會出現肺癌高發期”的網帖引爆網絡,霧霾與肺癌的“7年之約”成為民眾關注熱點。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腫瘤醫院院長周琦表示,霧霾與肺癌“7年之約”的說法沒有科學根據,截至目前流行病學核查對此沒有大量深進的直接研究。 周琦介紹,肺癌是一種行為性疾病,空氣中各種懸浮的污染物、主動抽煙及被動抽煙,都是已明確的病因。北京、上海等大城市10年來肺癌病例大幅增加,空氣污染是重要原因。大氣一旦受到嚴重污染,就算你不喝酒、不抽煙,也可能患上癌癥。空氣污染是每一個人都難以逃避的,從這點看,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 正視“污染致癌”迫在眉睫 霧霾的陰影還尚未完全消除,地下水大面積被污染、土壤重金屬污染嚴重被頻頻曝光。因為環境污染而頻頻出現的“癌癥村”,引發代表委員對環境污染與癌癥發病率的高度關注。 全國人大代表涂建華說,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死因預測報告顯示,在未來100年里,癌癥將繼續位居人類死因首位。環保部近日發布的《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十二五”規劃》稱個別地方因環境污染出現癌癥村。此前,地下水污染導致癌癥高發甚至牛羊絕育的報道,在諸多地區出現。 “目前雖尚未有確切的數據和研究證明,癌癥致病機理與環境污染有直接關系,但是正視‘污染致癌’問題已迫在眉睫。”涂建華代表說,環境污染是每一個人都逃避不了的,民有所呼,政府就應有所應。 代表建議:個人應養成防癌檢查習慣 早期癌癥檢查應納入社會保障范疇 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環境污染究竟會不會直接導致癌癥病發尚未定論,但是環境污染嚴重影響國民健康毋庸置疑,除了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各種污染源頭實施綜合治理外,加快包括癌癥預防在內的國民健康體系建設勢在必行。 周琦說,身處污染環境里,人們防治癌癥、保持健康處于被動狀態,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增強自身的環保意識外,加強防癌知識學習、防癌檢查等成為每個人應有的常識和習慣。 “通過積極的預防和干預,三分之一以上的癌癥是可以預防的。早篩查早治療,癌癥治愈率是很高的。”周琦代表說,民眾一定要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特別是有癌癥家族史的市民,更應到醫院進行早期篩查和定期檢查,只有這樣才能提早預防癌癥;年輕人可以每兩年到醫院檢查一次,并隨著年齡的增長,檢查時間由每兩年到每年,到最后的每半年。 周琦說,重治療輕防治也是原因之一,公共財政主要投向治療而忽視預防。舉例來說,在農村婦女免費宮頸癌檢查項目中,可能要檢查1萬個婦女才能發現一個早期癌癥患者,需要花費上萬元的費用,但是如果這個患者到晚期才發現,醫療費用就遠不止此,而且病人承受的痛苦更大。 十八大報告已明確提出“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的新任務,建立以預防為主的國民健康政策導向。周琦建議,針對百姓普遍擔憂的霧霾與肺癌的“7年之約”問題,首先應將早期癌癥檢查納入社會保障范疇試點。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