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門制改革需層層突破 “實際作為”是成敗關鍵
2013-03-04 11:56? 宋世明?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責任編輯:鄧宇虹 鄧宇虹 |
分享到:
|
借鑒國際經驗,從長遠來看,中國的國務院應進一步加強辦事機構的決策輔助與綜合協調職能;適度加大國務院組成部門整合力度,強化重大行業綜合決策職能;簡化組成部門以外的機構類型,提高執行效能。 無所不包的大部門是不堪重負的大部門,是疲于奔命的大部門,是難以承受責任追究的大部門,也是人民大眾不滿意的大部門。因此,部門整合之后必須繼續轉變政府職能。 凡是企業能夠自主決定、自擔風險、自行調節、自律管理的事項,堅決取消行政審批,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凡是社會組織能夠承擔的事項,堅決轉移給社會組織,充分發揮其在社會公共事務管理中的作用;凡是下級政府能夠管理的事務和提供的服務,堅決下放給下級政府,充分發揮地方和基層政府在公共事務管理和服務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 探索建立大部門制必然涉及到人,因此改革時應注重人力資源對大部門制的涵養。領導班子的復合配置,內設機構領導交叉配置,妥善處理利益關系,這是大部門整合后職能有機統一、組織正常運轉的三大基本條件。在改革決策的時點上,要讓被改革部門的公務員獲得公平感以減少改革阻力;從長遠看,大部門制還須對人力資源進行素質更新,實現公務員素質能力的轉型。 組織行政文化的實質是組織中的人心問題,因此改革時應注重行政文化對大部門制的深層支撐作用。人心凝聚難于機構合并、職能整合,所以大部門制改革要采取措施,確保人心凝聚和文化整合。比如統一辦公地點、統一津補貼、統一分管領導等。這些文化象征類的舉措將向世人顯示我們對已有改革的信心。 大部門制解決的是系統性問題,并非零敲碎打的拼湊組合。它的成功與失敗不僅取決于頂層設計這一主觀條件,也取決于客觀條件是否已經具備。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不是不推進大部門制改革,改革既要審時度勢,又要把握時機。(文/宋世明) |
相關閱讀:
- [ 03-01]北京交管部門:全國兩會車隊將取消警車帶路
- [ 03-01]新京報:“假日火車免費”非民眾所需
- [ 02-28]沈陽:3月1日起不避讓救護車罰200扣3分
- [ 02-28]氣象部門稱將完善應急聯動機制以應對極端天氣
- [ 02-26]福山房管部門回應產權“縮水”:相關手續是后補
- [ 02-26]福州一開發商以提升景觀為由私自移樹 將被重罰
- [ 02-25]浙江一企業高管曬奧迪A7飆車230碼 交警介入調查
- [ 02-25]安徽一男子為救人連闖3處紅燈 獲交警部門免罰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