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市委書記、市長:完成好最特別城市的特殊任務
2013-03-05 06:58? 郭芳 張梅芳?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肖杰:正在研究三沙投資政策 建島半年,島上幸福感明顯提高 《中國經濟周刊》:三沙市成立至今已經半年多,島上發生了哪些變化? 肖杰:三沙市成立半年多以來,變化還是有目共睹的。我們在特殊的條件下,用特殊的辦法來克服了特殊的困難,比較好地完成了特殊的任務。而完成這個任務的一個標志就是三沙有了新的變化。 除了各項政權的建設和各項工作的有序運轉之外,我們以“一天也不耽誤的精神”來推動各項目的落實,最明顯的是交通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現在從海南本島到永興島(三沙市政府駐地)的航次,從原來的一個月兩次變成了現在的一周一次。 這一方面增加了補給,生活上的補給比原來充足了,例如島上沒有淡水,要從海南島補給,大米、蔬菜也要補給,這些現在都增加了,不像原來有時吃空了船還沒來。另一方面,島上的職工和官兵,在海南本島與永興島之間往返更頻繁些,兩地之間的距離不像原來那么遙遠了,也就減輕了他們的心理壓力。這種交通帶來的一系列變化使得島上的漁民以及我們的職工、官兵幸福感明顯提高。 你們可能還不知道,《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已經安到了永興島。《人民日報》電子版第一次填補了整個永興島沒有報紙的空白。這個地方是沒有報紙的,船一周才一次,難道要搞印報機嗎?后來想到了將《人民日報》的電子閱報欄,轉到營房,轉到機關,轉到我們干部的食堂去。島上當天讀到《人民日報》電子版,還可以閱讀包括貴刊(《中國經濟周刊》)在內的《人民日報》旗下的各子報刊,信息量非常大。 現在還可以上網,可以看電視,可以打手機,通信和交通一通,人的幸福感就增加。例如,小伙子談戀愛,給戀人打打電話,心理就不會抑郁。 《中國經濟周刊》:在這半年時間里,三沙市開展了哪些建設? 肖杰:我們編制了一些專項規劃,在專項規劃的指導下把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與環保、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項目先做了起來。截至目前,一共開工了12個項目,例如太陽能、海水淡化、公用住房等項目都在進行。這些項目是我們在編好總體規劃,不增加環境壓力,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做起來的,符合規劃和環評,還要符合特殊的自然條件要求。 三沙高溫、高鹽、多臺風,對建筑物有特殊要求,而且建筑成本非常高,因為島上沒有建筑沙、沒有混凝土,這些東西以及每一塊磚頭都要從海南本島運過來。如果沒有從海島的實際出發考慮,做好的建筑幾年之內很快就會壞掉。例如,由于空氣中的鹽分很高,沙子從海南本島運來的過程中,如果不注意封閉,沙子就會鹽堿化,做成的混凝土,三到四年就暴鋼筋;若用一般的火磚蓋房子,兩三年就會被腐蝕完了。南海的臺風多、大,因此所有的建筑物都要經得起臺風的考驗。 |
相關閱讀:
- [ 02-14]三沙市駐地唯一賓館56間房 普通房間一天580元
- [ 01-03]三沙市人民醫院今年6月投用 設兒科婦產科等科室
- [ 12-31]三沙市在永興島舉行海龜增殖放流活動
- [ 11-23]我國首張《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省三沙市地圖》出版發行
- [ 10-02]三沙市舉行成立以來首次國慶升旗儀式
- [ 09-18]三沙市開始企業登記注冊 向投資者敞開大門
- [ 08-26]海南省三沙市建市以來開工建設首個基礎設施項目
- [ 08-17]三沙市市長:把維護國家主權擺在更重要位置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