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各地三公經費應由財政部門統一集中公開
2013-03-05 06:59? 趙劍云?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蔣洪委員:“三公”經費公開有制度障礙 公布“三公”經費的12個省份中,部分省份的“三公”經費因為公布得比較分散,查找起來相當不易。要了解各省級政府部門的“三公”經費信息,只能一個部門網站、一個部門網站地去查找。這就為公眾監督“三公”經費設置了一個障礙。 “這種情況實際上是我們現在制度上有意導致的。”全國政協委員、長期關注“三公”經費以及省級財政透明度的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蔣洪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在2010年3月1日公布的《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做好預算信息公開工作的指導意見》規定:各級政府財政部門負責本級政府總預算、決算的公開,各部門負責本部門預算、決算的公開。這一條規定在去年還寫進了《預算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審議稿)》。 “要提高預算公開的效率,法律上必須規定一級政府的財政部門承擔收集、整理并集中公開與本級總預算相關的所有預算信息的責任”。2011年,參加全國兩會時,蔣洪就對此提交了提案。各部門的“三公”經費是各部門預算、決算的一部分。全國有30多個省份,每個省份都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部門,如果每個省份的省市區三級政府部門的“三公”經費都由本部門來公布,則不利于公眾完整全面地看到“三公”經費的情況。在“三公”經費的公布方式上,蔣洪建議交由各級財政部門統一集中公開各級政府部門的“三公”經費。 另外,蔣洪還建議公布內容要細,“比方說哪些人出國,到什么地方去,花了多少錢,都應該一筆一筆算清楚的,這樣才能看出來它合不合適”。目前的情況是,“即使它公布了300萬、500萬,但它到底合不合理,公眾很難判斷”。 而“三公”經費公開,就是為了接受公眾監督,要是公眾看不懂,監督是談不上的。在蔣洪看來,香港沒有“三公”經費的問題,就是他們公布得比較細,監督比較到位。“我們‘三公’經費的每一筆錢,財務都會有記錄,從技術上來說,更細的公布也不存在問題。” 此外,是否還存在統計之外的“三公”消費,也是蔣洪特別關心的問題,對此,他建議在公布“三公”經費的同時,也把統計口徑和計算方法公布出來。 在蔣洪看來,政府信息公開應該是一個整體的公開,“除了‘三公’經費之外,其他的經費也要公開”。因為“三公”經費也有可能轉移到其他的預算里邊。中央、地方應該把所有的錢都攤出來。 |
相關閱讀:
- [ 03-05]政協委員:回復是套話,提案的熱情就受打擊
- [ 03-05]官員變成政協委員:陣地變了 服務國家不變
- [ 03-04]俞正聲強調,充分發揮人民政協重要作用
- [ 03-04]凝心聚力建言獻策——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分組審議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情況報告
- [ 03-04]賈慶林:政協五年來進一步擴大同臺灣各界良性互動
- [ 03-04]政協常委劉漢元:大力普及光伏發電 擴大裝機容量
- [ 03-04]政協委員:單純公開污染數據恐會引起恐慌
- [ 03-03]授權發布:人民政協深化同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團結聯誼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