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費適度合理增長保障"能打仗、打勝仗"需要
2013-03-05 12:1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穎 陳穎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5日電(記者李宣良、桂濤)根據提交全國人大審議的預算草案, 2013年我國國防預算為7201.68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出席兩會的解放軍代表委員認為,國防費適度合理增長將更好地保障人民解放軍實現“能打仗、打勝仗”的建設目標。 “我軍正處于加緊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雙重歷史任務的階段,正是需要加大國防建設投入的關鍵時刻。”全國政協委員、海軍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尹卓說,“只有保持軍費的適度增長,才能保障作戰能力的持續提高。”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按照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構想,到2020年我軍要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要實現這一目標,沒有較大的投入是無法做到的。”尹卓說,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新軍事變革加速推進,各主要國家軍隊都在加快信息化建設。順應這一形勢特點,加快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推進軍隊機械化和信息化復合發展,必然要求適度增加國防投入。 “建設信息化軍隊的成本和建設傳統軍隊的成本,不可同日而語。” 尹卓舉例說,海軍采購一艘信息化驅逐艦的費用,放在過去可以買到四五艘軍艦。“武器裝備信息化水平越高,采購、使用、維護的成本就越高,這是世界各國軍隊建設的規律。” 我國始終堅持科學合理的國防費投向。《2010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介紹,我國國防費主要由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裝備費三部分組成,各部分大體各占三分之一。 尹卓說,隨著部隊官兵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建設的加速,國防費的投向結構不會出現大的變化,但在投量比例上會出現一些調整。近幾年新增加的國防費主要用于支持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提高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保障軍隊各項改革需要。 “提升部隊戰斗力,一是靠武器裝備,二是靠人。” 尹卓認為,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軍人的工資待遇水平也要相應提高。“特別是信息化戰爭條件下,部隊需要大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沒有一定的福利待遇是很難吸引和保留優秀人才的。” |
相關閱讀:
- [ 03-04]韓媒稱美削減軍費或致萬余非軍事人員無薪休假
- [ 03-04]日媒稱美國削減軍費或使對中朝威懾力弱化
- [ 02-28]調查顯示9成網民認為中國軍費增長合理
- [ 02-21]北約秘書長呼吁成員國停止削減軍費
- [ 02-20]韓軍國防費增加后將研制800公里導彈應對朝鮮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