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若沒有不同聲音存在就不叫政協 不同才有活力
2013-03-07 14:19? ?來源:人民政協報 責任編輯:鄧宇虹 鄧宇虹 |
分享到:
|
政協大會召開這幾天,一股清新的議政之風撲面而來。委員們在討論經濟社會熱點問題時,講真話,講實話,講心里話,敢于表達不同的看法和主張,成為本次政協大會的一個普遍現象,也成為本次大會的一個鮮明特色。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些不同的聲音: ——談到房地產市場,穆麟茹委員認為房地產是市場選擇,只要雙方合意,一平方米賣100萬、1000萬也是合理的,政府就不該干預;張泓銘委員則認為,中國大中城市的住房價格太高了,房價回歸是客觀的需要,是民眾的期盼,政府應準確地實施調控。 ——說起物價,傅成玉委員認為今年食品價格上漲,通脹面臨較大壓力;馬蔚華委員則認為,3.5%的物價控制目標可以實現。 ——葛劍雄委員明確表示不贊同目前的異地高考政策,說,“中央政府在解決教育公平問題上責任重大,應該由中央來調節各地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矛盾,如果完全讓地方政府去做是不妥當的。”鐘秉林委員則表示,目前各地已經出臺異地高考實施方案,走出一步總比原地踏步強。 ——俞金堯委員建議設立一個為期5年的過渡期,首先在人口規模較小、生育率水平較低的省、市、區放開二胎生育,逐步在全國范圍內放開。王名委員則建議無條件全面放開生育。 ——劉昕委員期待大部制改革能更好地解決食品監管難題。侯欣一委員則建議盡快公布大部制改革方案的文本,讓全民討論以保證新一輪機構改革有足夠的民主基礎和科學性。 這些不同的聲音,或是對某項政策的個人見解,或是對同一問題不同角度的觀察結論,無論是否真知灼見,能夠放開手腳來講,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不同,是現實社會的真實寫照。利益多元、思想多元的時代,社會生活的本質就是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階層不同、行業不同、利益群體不同、思維模式不同,自然會帶來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不同意見。 不同,是人民政協的特色體現。這么多界別,這么多界別的代表,面對實現“中國夢”這個共同目標,面對“兩個百年”勾畫的共同愿景,充分表達自己所代表界別群眾的訴求和意見,是一份神圣的權利。一個組織,若沒有不同的聲音,就不會有生機。政協若沒有不同聲音的存在,就不叫政協。也許,不同的聲音有時不那么中聽,但其間折射出的是政協委員致力于實現共同目標的擔當與責任。 不同,是決策科學的基礎。兼聽則明。作為決策者,聽不到不同的聲音,或是聽不得不同的聲音,就不可能有公平科學的決策。政協委員有膽量發出不同的聲音,政府有雅量聽進去不同的聲音,等待我們的就一定是萬紫千紅的春天。今年兩會的政治氣氛,就是美好未來的瑞兆。 團結才有力量,民主才有活力。民主就意味著不同,不同才有活力。 |
相關閱讀:
- [ 01-08]好聲音讓“轉椅”成神器引大跟風 欲把觀眾轉暈
- [ 01-07]“尋找漳州好聲音”大型戶外K歌大賽落幕
- [ 12-11]北京啟動群眾"好聲音"評選 將推歌頌首都歌曲
- [ 12-06]網友熱議領導人務實作風:傾聽基層的聲音
- [ 11-22]部分“好聲音”選手商演價格42萬 超越超女快男
- [ 11-08]廣藥砸數億下單央視和芒果臺 對抗加多寶好聲音
- [ 10-10]騙局傍上“中國好聲音” 公安局微博揭騙子騙術
- [ 10-09]"好聲音"發短信喊你領獎?福州一女子被騙走2萬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