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僅10%的患者信任醫生?——代表委員“會診”醫患矛盾
2013-03-08 15:20? 周婷玉 沈洋 王海鷹?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曉夏 黃曉夏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周婷玉 沈洋 王海鷹)僅10%的患者信任醫生——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腫瘤防治研究院院長于金明帶來的一項華東地區30家醫院醫患關系的調查結果,引起不少代表委員們的關注。 “一個星期通宵達旦地排隊掛號,專家5分鐘就打發了。”患者的不滿溢于言表。 “一上午要坐5個小時,看50名患者,連水都不敢喝。”醫生的窘狀也讓人同情。 深化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代表委員們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有此決心和行動指向,讓人們看到醫患矛盾化解的希望。 一半醫學生不愿從事臨床 醫患矛盾加劇“沒有贏家” “到醫院就像進了一個黑洞,只能由醫生牽著走。”過度的檢查、治療和推諉病人使一些患者不禁疑慮:“我還能相信醫生嗎?” “我們被患者家屬逼到墻角,任憑他們辱罵,有的還要動手,直到警察來才解圍。”回想起親身經歷的一場醫患糾紛,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兒童醫院護士長胡梅英至今心有余悸。 醫院聘請大量保安,醫生戴鋼盔上班,患者帶錄音筆就診……本應站在同一戰壕的醫患雙方,近年日益走向對立,有時甚至演化為暴力。 衛生部統計顯示,從2006年到2010年,全國醫療暴力事件陡增70%,僅去年就有數名醫護人員被砍傷。一些醫生因此自認是“弱勢群體”。 醫患不信任導致了撒網般的檢查,醫患矛盾則讓醫生不敢承擔風險,延誤或推諉患者。“按說只要有1%的希望,醫生就要盡100%的努力,但因怕糾紛,一些醫生一遇難題就放棄。”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衛生廳廳長李利說,醫學是實踐科學,不敢探索,疑難雜癥可能永遠治不了,醫學不可能進步。 更令人擔憂的是,因為執業環境差,一些醫生、醫學生開始放棄醫學事業。調查顯示,近八成醫生“不讓子女從醫”;北京市醫學院校本科生中,愿意從事臨床醫學的只有一半。 “醫患矛盾中沒有贏家。”一些代表委員表示,醫患矛盾突出,不僅損害雙方的信任,而且影響醫學的發展,最終受害的是全社會和所有人。 |
相關閱讀:
- [ 01-29]四川江安死者親屬因醫患糾紛停尸要價 政府介入
- [ 01-10]衛生部:不應將個別傷醫案件簡單理解為醫患矛盾
- [ 09-28]廣東東莞醫療糾紛引矛盾 兩千群眾圍攻打砸門診
- [ 09-05]媒體反思刀砍醫生事件:醫患矛盾不能為暴力開脫
- [ 08-10]醫患雙方簽字拒紅包 僅靠一紙協議很難藥到病除
- [ 06-01]患者手術10年后發現患丙肝 狀告醫院勝訴
- [ 05-29]專家談醫患關系緊張原因:很多新聞報道在推波助瀾
- [ 05-23]江西女子手術后紗布遺留腹腔6年 獲賠26萬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