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新觀察:農民工融入城市,還需邁過幾道坎?
2013-03-08 20:0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8日電 題:農民工融入城市,還需邁過幾道坎? 新華社記者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強化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當前,大量農民工不斷向城市轉移,然而農民工真正融入城市,還面臨諸多問題。為此,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門檻一:農民身份“融”進去 目前,我國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即農民工總量約2.6億,但由于城鄉二元結構制約,大量農民工無法順利成為城市居民。 “戶籍制度使得已經離鄉離土、進城務工的農民工無法擺脫農民身份,融入城市,阻滯了城鎮化進程。”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徐振寰說。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快推進戶籍制度、社會管理體制和相關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目前,全國已有十多個省份出臺了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劃分、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政策措施。建議進一步擴大戶籍制度改革范圍,地市級以下全部放開,同時逐步放開大中城市落戶限制。”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副主席劉凡說。 徐振寰也建議,加快落實放寬中小城市、小城鎮特別是縣城和中心鎮落戶條件的政策,對于已在城鎮穩定就業、穩定居住的農民工及其家屬,進一步降低落戶門檻。 門檻二:基本服務“跟”上去 “農民工是廉租房的建設者,卻不能享受廉租房;與城鎮職工繳納相同的失業保險,但失業后城鎮職工能領到24個月的失業金,而農民工僅能領取6個月的失業金;名目繁多的收費將農民工子女拒之城市之外……”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李濱生一口氣說出了農民工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時遇到的多個“不公”。 “這一狀況得不到有效解決,農民工不能真正‘市民化’,將不利于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他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逐步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廣西賀州市委書記趙德明認為,要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把農民工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管理的統一體系中,同時要完善社會保障、房產置業、子女就學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保障農民工和城鎮職工同工同酬、同住同權。 “眾多農民工在城鎮落戶是個長期過程,應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并盡快覆蓋到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全體常住人口。積極探索基本公共服務與戶籍脫鉤,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不能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問題。”徐振寰說。 門檻三:農村土地“轉”起來 “當前進城務工人員越來越多,部分耕地只有‘空巢老人’耕種,耕種效率降低,也出現了‘撂荒’現象,讓這些土地‘活’起來,不僅農民入城有財產性收益做保障,也可以加快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縣長林武民說。 趙德明也表示,家里土地搞好了,農民進城就沒了后顧之憂。 全國政協委員厲以寧將“農村土地確權”與城鎮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國有資本體制改革并列為中國深化改革的四大問題。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逐步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由于在‘分田到戶’的時候,很多農民的地都是東一塊西一塊,所謂‘肥搭瘦、骨頭搭肉’,影響了土地使用效率。如果實施農業產業化,經過土地整合,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增加耕作的面積,提升土地效益。”趙德明說。(記者樊曦、徐松、韓潔、侯大偉) |
相關閱讀:
- [ 03-08]【兩會圖刊】部長別走
- [ 03-08]兩會海外視角: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財政
- [ 03-08]兩會熱點: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喜與憂
- [ 03-08]兩會倩影
- [ 03-08]委員交流體會 對將提交的提案展開討論
- [ 03-08]兩會現場記者“圖譜”
- [ 03-08]姚明首個兩會提案引熱議 李元偉:支持姚明提案
- [ 03-08]兩會上的鏗鏘玫瑰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