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新華視點:代表委員探討網絡反腐倒逼公權力改革
2013-03-09 18:30? 李柯勇、蘇曉洲、張麗娜、劉元旭?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曉夏 黃曉夏 |
分享到:
|
正能量 副作用——保護和規范“一個都不能少” 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監察部部長、國家預防腐敗局局長馬馼透露,她常在熱門社交網站“潛水”,并認為網絡是一個有效的反腐渠道。 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數據顯示,全國網上舉報案件數量年均達3萬多件。而中央紀委網上舉報中心僅開通半年,就受理舉報32500件,月均2700件。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律師協會會長王俊峰認為,網絡反腐的成功歸根結底是一句話:公眾參與。 陜西“表哥”楊達才,因“微笑”遭受輿論質疑,而其最終落馬,與網民堅持不懈的圍觀和追問不無關系。陳思思委員說,老百姓對貪官抓不到扎實證據,只能借助名表、名煙、艷照等表象,但“歪打正著”和“娛樂化”的反腐方式,局限性和副作用都很明顯。 “‘雙刃劍’不僅可能傷及無辜,還會傷害網絡反腐自身。網絡反腐存在泛道德化傾向,甚至出現‘道德挾持司法’、以道德審判代替法律審判的情況,這種反腐的積極效果就打了折扣。”武漢大學教授周葉中認為。 引導網絡反腐走向理性,保護和規范同等重要。廖仁斌代表建議,完善官方網絡舉報平臺,真誠對待非官方網絡舉報渠道,公開處置程序,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特別是要保證舉報人安全,避免腐敗分子打擊報復。 同時,要對惡意中傷、捏造誣陷的不法行為堅決抵制。全國人大代表、律師秦希燕建議加大對網絡誹謗的打擊力度,增設“網絡推手罪”和“非法獲取網絡暴利罪”。提高立法層級,將網絡誹謗罪定位為公訴案件。 “要疏導不要阻撓,要回應不要回避,要引導不要強行領導。”陳思思委員引述這一觀點說,不要把“規范”變成“變相打壓”。很多地方不惜血本成立了網監隊伍,而實際職責是“救火隊”,一旦發現對本單位不利的風吹草動,便抓緊滅火。 |
相關閱讀:
- [ 03-04]代表委員:網絡反腐不能止于“曬艷照亮房產”
- [ 02-21]網絡反腐,能把多少貪官拉下馬?
- [ 02-03]法官稱網絡反腐存在諸多問題 應立法規范
- [ 02-03]法官稱網絡反腐存在諸多問題 應立法規范
- [ 01-31]廣東檢察院:網絡反腐是好手段 最好實名有實據
- [ 01-31]廣東檢察院:網絡反腐是好手段 最好實名有實據
- [ 01-29]浙江人大代表支持網絡反腐 鼓勵實名制舉報
- [ 01-29]浙江人大代表支持網絡反腐 鼓勵實名制舉報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