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一個不再觸手難及的未來
2013-03-09 18:31? 桂濤、李云路、張展鵬、李宣良?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曉夏 黃曉夏 |
分享到:
|
尊嚴與和平 馬文芳、董圓圓有著具體清晰的“中國夢”,但在一些西方人看來,“中國夢”的概念卻十分模糊。 一些西方媒體將目光聚焦在中國的航母建設、新型戰機、遠洋訓練等舉動,將“中國夢”解讀為“中國在國際舞臺‘展示肌肉’”,認為“中華民族復興的愿望必然同‘民族主義’掛鉤”,并預言復興后的中國將“不可避免地稱霸”。 “近代中國飽受列強欺凌和戰亂之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軍備松弛。”全國人大代表、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舟說,“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早在1932年,一份中國雜志曾如實刊登了一個中國人在來信中勾畫的“中國夢”:以中國自己力量收回東三省……次第收回領事裁判權、租界、租借地等,“對外既獲得國際之平等,內又鞏固其統一”。 曾經被侵占的東三省重鎮沈陽如今已經成為中國殲擊機的“搖籃”。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常年懸掛著醒目的條幅:“航空報國,強軍富民”。 中國設計師孫聰和他的同事們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工作,他們設計研制出了先進的殲-15戰斗機。 “我們追求強軍,并不是展示‘拳頭’,中華民族歷來就是向往和平的民族,而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作后盾的和平,才是真正的和平。”全國政協委員孫聰說。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為實現“中國夢”的進程標注出歷史方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今年兩會上,馬文芳、董圓圓和孫聰正在一同為“圓夢”履職。馬文芳帶來了提高村醫補貼的建議;新委員董圓圓向連任“老委員”請教如何寫一份振興京劇藝術的提案;孫聰和其他委員一起討論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科技體制改革”的內容。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除了總結過去五年中國取得的成績外,也列舉出城鄉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等問題。實現“中國夢”絕非坦途。 “大家的夢想,得靠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成真。”馬文芳說。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