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權發布:中央編辦負責人就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答人民日報、新華社記者問
2013-03-10 11:26?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林雯晶 林雯晶 |
分享到:
|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中央編辦負責人近日就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回答了人民日報、新華社記者的提問。 問: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務院機構經過六輪改革,形成了基本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組織架構和職能體系,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了有力保障。當前,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面臨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前所未有,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黨的十八大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作出了“五位一體”的重大戰略部署,并明確提出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國務院部門在職能定位、機構設置、職責分工、運行機制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職能越位、缺位問題依然突出,對微觀經濟事務干預過多過細,一些該管的又沒有管住管好;職責交叉、權責脫節、爭權諉責現象依然較多,行政效能不夠高;機構設置不夠合理,一些領域機構重疊、人浮于事問題依然存在;對行政權力的制約監督機制不完善等。這些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抑制了經濟發展活力和社會的積極性、創造力,增加了生產經營活動非經濟成本,同時也容易產生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等現象,嚴重損害黨群關系,損害政府威信。必須站在全局高度,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凝聚力量,攻堅克難,繼續推進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通過體制改革和制度機制建設,切實解決好這些問題。 問:能否介紹一下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形成過程? 答: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是黨的十八大之后的一項重大改革舉措,中央對此高度重視。此前,有關部門對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和國務院機構改革問題進行了大量基礎性前瞻性研究。黨的十八大閉幕后,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決定成立文件起草組,負責起草改革方案。 方案形成過程中,文件起草組就機構改革問題聽取了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領導同志以及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的意見。就國務院部門轉變職能、提高效率、搞好服務問題,召開4個座談會,聽取了20個省級政府或其部門負責同志、10個國務院部門主要負責同志、部分國有和民營企業負責人以及專家學者的意見,還書面征求了黨中央、全國人大和國務院46個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的意見。初稿形成后,向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其他領導同志作了匯報溝通,聽取意見;就職能轉變問題,書面征求了88個部門近百位負責同志的意見;就方案有關內容征求了15個省區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和地方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的意見。同時,通過網絡、報刊等渠道,廣泛收集社會各界對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意見建議千余條。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反復比較論證,形成了改革方案草案。 改革方案草案經國務院黨組會議審議后,先后提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這個方案。二中全會在審議過程中,對方案具體內容的修改、方案的組織實施和今后進一步深化改革共提出了百余條意見建議。經逐條梳理分析有關方案的具體意見,又對方案作了修改完善。2月28日,中央專門召開黨外民主人士協商會,就改革方案向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通報情況,聽取意見。可以說,這個方案是在中央領導下,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科學決策的結果,凝聚了各方面智慧。 |
相關閱讀:
- [ 03-10]馬凱作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說明
- [ 03-10]圖表:國務院機構改革后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一覽
- [ 03-10]國務院 機構改革
- [ 03-10]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5個
- [ 03-10]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將啟動 國務院組成部門減至25個
- [ 03-10]中編辦副主任談機構改革:需安排好“被改革者”
- [ 03-05]中組部副部長談機構改革:政府管得少 才能管得好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