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亮相 10舉措推動職能轉變
2013-03-10 12:48? 陳婷婷 郭金超?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 陳婷婷 郭金超)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10日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馬凱向大會作有關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說明。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務院機構經過六輪改革,形成了基本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組織架構和職能體系。但現行行政體制仍存在許多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地方,國務院部門在職能定位、機構設置、職能分工、運行機制等方面還存在機構設置不夠合理、一些領域機構重疊、人浮于事問題依然存在等不少問題。 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重點圍繞轉變職能和理順職責關系,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馬凱表示,這次改革,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4個,其中組成部門減少2個,副部級機構增減相抵數量不變。改革后,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5個。按照方案,新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不再保留鐵道部、衛生部、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鐵路局,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國家能源局。 當天披露的方案顯示,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將涉及10項內容,包括5個“減少”,3個“改革”和2個“加強”。 一、減少和下放投資審批事項。按照“誰投資、誰決策、誰收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最大限度地縮小審批、核準、備案范圍,切實落實企業和個人投資自主權。 二、減少和下放生產經營活動審批事項。行政機關采用事后監督能夠解決的事項不設立審批的原則,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生產經營活動和產品物品的許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各類機構及其活動的認定等非許可審批。 三、減少資質資格許可和認定。除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有明確規定的外,其他達標、評估和相關檢查活動一律予以取消。 四、減少專項轉移支付和收費。將適合地方管理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審批和資金分配工作下放地方政府,相應加強財政、審計監督。 五、減少部門職責交叉和分散。最大限度地整合分散在國務院不同部門相同或相似的職責、理順部門職責關系。 六、改革工商登記制度。將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并放寬工商登記其他條件。 七、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加快形成政企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 八、改善和加強宏觀管理。強化發展規劃制訂、經濟發展趨勢研判、制度機制設計、全局性事項統籌管理、體制改革統籌協調等職能。 九、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推進國務院組織機構、職能配置、運行方式法治化。 十、加強依法行政。健全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建立決策后評估和糾錯制度,推進行政權力行使依據、過程、結果公開。建立健全各項監督制度,讓人民監督權力。 馬凱表示,“必須站在全局高度,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凝聚力量,攻堅克難,不失時機地推進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完)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