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兩會拉開序幕,黨的十八大所規劃的改革思路和措施將得到體現。按照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此次作為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七次大規模政府機構改革備受矚目。 鄧小平曾評價,“精簡機構是一場革命”。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過的64年歷程中,機構改革的聲音與步伐始終伴隨,一些國家部委改頭換面,一些部委幾度沉浮,一些部委則徹底“消失”。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我們的政府機構配置正在逐步與市場經濟接軌,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的改革路徑日漸清晰。 “消失”的聲影已漸漸模糊,不可忘卻的是他們為國家、社會曾經付出的努力。 ? 1949年10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宣布成立。圖為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成立合影。 一、存在時間很短的部 這些部委存在的時間多不長,卻印證著新中國的歲月發展。 ——林墾部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后,根據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設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林墾部,管理全國林業經營和林政工作。國家任命著名林學家梁希為林墾部部長。林墾部內設林政司、造林司、森林經營司、森林利用司和辦公廳。 1951年11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將林墾部改為林業部。1998年3月10日,林業部改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家林業局。 ——情報總署 中央人民政府情報總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的一個部門,根據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規定,于1949年11月1日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情報總署下設辦公廳和國外調查研究局。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決定撤銷中央人民政府情報總署。 ——地方工業部 1954年11月,成立地方工業部。負責管理地方企業。1956年5月,地方工業部撤銷,有關地方輕工業劃歸輕工業部管理, ——重工業部 重工業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曾設置的一個組成部門,前身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成立于1949年,1954年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工業部,1956年被撤銷。 ——燃料工業部 根據1954年9月28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第二條的規定,于1954年9月設置燃料工業部,其前身為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根據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提議,決定撤銷燃料工業部,并以原燃料工業部所屬的煤炭管理總局、電業管理總局和石油管理總局為基礎,分別設立煤炭工業部、電力工業部和石油工業部。 ——水產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部是于1956年5月12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十次會議決定設立的。文革時,水產工作處于停滯狀態。1970年5月,農業系統各部委合并,成立農林部,水產部撤銷。 ——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 1981年3月,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國務院設立國家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專門負責管理對外文化工作;1982年5月,國務院決定文化部、對外文委、外文局、出版局和文物局五單位合并為文化部,由文化部主管對外文化工作。 |
相關閱讀:
- [ 03-04]部委改革關鍵是重構政府作用
- [ 02-22]多部委將分行業推差別電價、問責制治理產能過剩
- [ 02-20]部委政策消息早匯:銀監會有限放開城商行異地擴張
- [ 01-23]12部委聯合推進汽車鋼鐵等九大行業兼并重組
- [ 01-23]12部委力推產業結構升級 九行業上演重組大戲
- [ 01-08]兩部委力挺綠色建筑 概念股再遭游資爆炒
- [ 11-22]三部委規范金融央企負責人消費 不得用公款購房
- [ 10-29]九部委醞釀汽車鋼鐵等八大重點行業重組政策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