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濾PM2.5 9種口罩哪個好? 專業儀器實測報告
2013-03-12 17:03:50??來源:浙江在線 責任編輯:林洪熙 我來說兩句 |
宅在家中并不安全 開窗通風下室內室外PM2.5幾乎沒有差別 霧霾嚴重時,最常聽到的建議就是少出門,不少人以為躲在室內,PM2.5濃度會比室外少——這其實是個很大的誤解,除非你永不開窗! 《好奇實驗室》和杭州市疾控中心的李金濤醫師,帶著專業的手提式PM2.5測試儀,對居室環境做了一番監測。 測試當天,杭州市下城區燈芯巷小區的PM2.5濃度為146微克/立方米,按照空氣質量的國家標準,屬于“重度污染”;我們在燈芯巷小區隨機選了一間15平方米的臥室,在開窗通風條件下,實測室內PM2.5濃度為142微克/立方米——屋里、室外的差距幾乎可以忽略! 李金濤醫師說,目前國家對于室內PM2.5還沒有統一的規定,一般情況下,室外空氣對室內的影響要占55%以上,“在門窗通暢的情況下,室內室外相差不大。” 水盆吸附法: 即在房間內放一盆水,靠水來吸附空氣中微小的PM2.5。這個原理,就和我們灑水來吸附揚塵一樣。 杭州市疾控中心李金濤醫師說,這種方法是通過揮發的水蒸氣增加空氣濕度,加快揚塵沉降速度,但室內空氣流動慢,一盆水的揮發程度很慢,實際效果并不明顯,還不如用加濕器。 植物吸附法: 即放一盆植物在室內,靠植物的葉片來吸附灰塵。 《好奇實驗室》曾做過實驗,用綠植吸附房間的甲醛并不靠譜。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徐冰燁博士也認為,植物吸附的作用不大,因為PM2.5非常細小,它能在空中停留十幾天,想靠綠色植物來吸附PM2.5,效果不明顯。 |
相關閱讀:
- [ 03-08]極端污染天周邊輸送北京PM2.5達四成 需聯防聯控
- [ 03-06]日本荒尾市PM2.5超標 環境省:將加緊制定指導方針
- [ 03-05]網友吐槽PM2.5征名:塵慣吸、喂人民服霧
- [ 03-04]PM2.5污染前10城市擬作健康影響評估
- [ 03-04]專家稱10米以下PM2.5濃度最高 凈化器基本無用
- [ 03-04]PM2.5污染前10城市擬作健康影響評估
- [ 03-04]北京市長王安順:將市民健康放首位 重點降低PM2.5
- [ 03-01]日本:PM2.5超70即要求國民減少出行 停上體育課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