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仲川: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著力點應放在法律實施方面
2013-03-12 17:07?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曉夏 黃曉夏 |
分享到:
|
3月12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組織新華網等12家網站,聯合舉辦主題為“連任代表談依法履職”的網絡訪談。邀請黑龍江省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大電機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王波、民建福建省副主委、泉州市主委、華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戴仲川、山東省東營市蜜蜂研究所所長、民建東營市委主委宋心仿、河南省開封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負責人郭建華、《廣州律師》雜志主編陳舒5名全國人大代表,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 [中國網記者]中國網網友[笑言風劍花]問戴仲川代表:您是華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您對加強中國的法學教育有什么好的建議?另外,建設“法治中國”的提法最近頻繁出現在媒體上,作為一名法學領域的著名專家,您認為建設“法治中國”的著力點應該放在哪里? [戴仲川]我來回答網友這個問題。中國的法學教育在改革開放以后獲得了巨大發展,現在有600多所院校開設法學專業,總的在校學生已經達到30萬之多。中國法學教育為我們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提供了堅強的人才基礎。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法學教育在高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也就是說怎么樣來提高法學教育的質量,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法學人才,還要做許多的努力。現在要鼓勵法學院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避免千校一面。現在這么多的法學院校,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就無法適應社會的需要和社會對接。比如我所在的華僑大學法學院就是特色鮮明的法學院系,我們在海外的法學教育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們在1997年就到澳門開辦相應的法學教育,到現在為止為澳門培養了1000多名(法學人才),在公務員領域、法學領域、司法領域有很多我們培養的人才。這是提升法學教育應當注意的一個方面。 第二,我們要根據社會需求來加大推進法學教育改革的力度,特別是要重視培養復合型、應用型的法學人才,只有培養高質量的應用型、復合型的法律人才,才能夠更加適應社會的需要。在這方面,要開展課程改革、培養目標改革等等。 現在我們要推進“法治中國”的建設,我認為著力點應放在法律的實施方面。經過幾年努力,中國特色的法律體系已經形成,我們總體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法治中國”的美好圖景,著力點如果放在法律的實施,特別是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方面,下大力氣,才有可能實現“法治中國”。在這方面,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法律實施監督方面應起更大的作用。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