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談機構改革:吸取以往教訓 要“撤廟撤方丈”
2013-03-12 18:33? 周群 楊強?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 周群 楊強)“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是本次大會的亮點,同時職能轉變又是機構改革的亮點。”對于國務院計劃實施的新一波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多名全國人大代表12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肯定和支持。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賀州市長白希對本輪機構改革也表示了他的擔憂:“過去我們也干過機構改革,減少審批,但往往改革幾年后又恢復原狀。減事不減人,最后人浮于事的結果就是人要找事做,審批環節便逐步膨脹起來。” 白希在11日舉行的廣西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呼吁:“我們編制三定方案的原則是人隨事走,事權簡化了,(這次改革)就要撤廟、撤方丈,吸取以往一些機構改革出現反復的教訓。” 全國人大代表、中共來賓市委書記李志剛“自揭家短”說:“我過去在桂林工作,一個漓江有12個部門在管,但是真正出了事情,卻沒有一個部門站出來管事或承擔責任。”李志剛此前曾擔任桂林市長。 他指出,關于食品、藥品監管問題,那么多部門管,但最后沒有一個主體部門真正能管好。“管理生豬屠宰的職權轉來轉去,出了事,又是監管不到位。”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政府機構經歷了6次較大的改革。國務院各部門已調整減少到目前的27個。 盡管如此,老百姓仍認為現在的政府越來越龐大,要養的官員越來越多。官方也坦承自己“體型臃腫”。 各方對今次改革抱以高度期待。有不少全國人大代表指出,改革須有“時間表”,并有徹底進行的決心和態度才能成功。 李志剛說:“希望這次改革有一個時間限定,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對職能設置、人員編制,國務院要有一個指導性的意見,上行下效”。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發改委主任黃方方建議國務院組成一個強有力的機構、專門的班子推行這次改革,把中央和地方的事權、財權理清楚。 “有句話說,改革就是割自己的肉。改革要真正改下去,就得采取強有力的措施。通過機構改革理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最好在一年內完成。”黃方方說。 代表們認為,除了機構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更為重要。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清華大學教授周建軍在昨日審議機構改革方案時指出,三聚氰氨、地溝油等食品問題出現,都與政府部門應當承擔的責任、職能不清有重要關系。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民建廣西區委主委錢學明指出:“大部制改革有助于轉變政府職能,但是如果政府職能不轉變,大部制改革或許只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已。” 白希還表示,這次機構改革的核心是職能轉變。“機構精簡和改革以前搞過多次,要論改革規模,這次并沒有以往的大,但這次的改革內涵很多,是下決心從轉變職能下手,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希望改革的力度加大。”(完)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