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機關打擊侵害公民信息犯罪 抓獲1026嫌疑人
2013-03-14 07:03? 何欣?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晨報訊(記者何欣)據公安部昨日通報,近期北京、上海、廣東、重慶等23個省區市公安機關開展了第三次打擊侵害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集中行動。截至目前,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026名,查獲被盜取的各類公民個人信息近10億條,破獲綁架、敲詐勒索、暴力追債、電信詐騙、非法調查等犯罪案件上萬起。 2012年以來,公安部已指揮開展過兩次針對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集中打擊行動,已抓獲犯罪嫌疑人3000余人。針對此類犯罪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今年2月,公安部再次組織北京、上海、江蘇、廣東、重慶等23個省區市公安機關開展偵查。各地公安機關經過調查取證,鎖定了一大批重要犯罪嫌疑人。3月7日,公安部部署指揮統一抓捕,一舉摧毀了數個覆蓋面廣、涉案人員眾多的信息交易犯罪網絡。 截至目前,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026名,破獲出售、非法提供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案件651起,打掉利用非法獲取的公民信息實施犯罪的團伙263個,查獲被盜取的各類公民個人信息近10億條,破獲綁架、敲詐勒索、暴力追債、電信詐騙、非法調查等犯罪案件上萬起。目前,審訊查證工作正在依法開展。 通過打擊行動,公安機關查明,此類犯罪活動的作案方式主要包括三個環節。一是一些部門和行業從業人員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非法提供給他人。二是不少獲取信息的不法分子在網上建立數據交易平臺,大肆出售個人信息牟取暴利。三是各類犯罪團伙利用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大肆進行各種違法犯罪活動。 ■新聞鏈接 個人信息泄露可能引發四類犯罪活動 從公安機關目前已破獲的案件情況看,犯罪分子利用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主要進行四類違法犯罪活動。 一是實施電信詐騙、網絡詐騙等新型、非接觸式犯罪,這在各地已破案件中占60%。近年來,全國電信詐騙案件高發多發,其中絕大部分案件是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后實施詐騙。 二是直接實施搶劫、敲詐勒索等嚴重暴力犯罪活動,這在各地已破案件中占30%。如2011年年底,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繼發生大量電話詐騙學生家長案件。犯罪分子利用獲取的公民家庭成員信息,向學生家長打電話謊稱其在校子女遭綁架或突然生病,要求緊急匯款解救或醫治,以此實施詐騙。 三是實施非法商業競爭。專案中打掉的非法調查公司中,約三分之一曾被企業雇傭實施惡意商業競爭。這些公司以信息咨詢、商務咨詢為掩護,利用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收買客戶,打壓競爭對手。 四是調查婚姻、滋擾民眾。專案打掉的非法調查公司,全部實施過婚姻調查和非法討債活動。這些公司利用購買的公民個人信息,介入婚姻糾紛、財產繼承、債務糾紛等民事訴訟,對群眾正常生活造成極大困擾。 晨報記者 何欣 |
相關閱讀:
- [ 02-20]銀行出賣個人信息一年可賺上百萬 罰款威懾力不大
- [ 02-17]違法提供或出售信息 銀行面臨最高50萬元罰款
- [ 02-01]個人信息今起有法保護 專家建議增加強制性措施
- [ 02-01]一批法規今起實施 中國首個個人信息保護國標生效
- [ 02-01]一批法規今起實施 中國首個個人信息保護國標生效
- [ 01-27]中國向泄露和販賣個人信息行為“亮劍”
- [ 01-22]個人信息保護下月起有“國標”
- [ 01-21]我國首個個人信息保護國家標準2月1日起實施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