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剛:醫改堅持把體制機制創新放在突出的位置
2013-03-14 15:4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曉夏 黃曉夏 |
分享到:
|
[新華社記者]孫主任您好,我們知道中國、美國、英國幾乎都是在同時啟動這一輪醫改的,也都在努力探索一條適合于本國國情和發展基礎的醫改之路。與這些國家相比,我國的醫改在制度設計上有什么不同?如何體現中國自身的國情和特色的?另外,我們知道這次的國務院機構改革也是涉及到醫療領域,您如何看待新的機構在醫改中即將扮演的角色?醫改下一步還將涉及到哪些政府機構調整和職能轉變?謝謝。 [孫志剛]世界許多國家都在推進醫改,各國的國情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也不同,因此采取的辦法也不同。中國的醫改只能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探索解決中國醫藥衛生體制面臨的問題和具體辦法。回顧近四年的醫改,我認為中國的醫改形成了以下五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在指導思想上堅持了“三個基本”,中央提出了堅持把基本醫療服務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提出了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循序推進的基本路徑。這“三個基本”是我們推動改革的指導思想,我們很多改革的舉措都源自這“三個基本”。 二是在實現路徑上堅持了從基本入手、從基層改起。我們把醫療衛生服務分為基本的和非基本的。基本的醫療服務,基本的醫療保障,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應該是政府的職責;非基本的應該交由市場完成,政府加強對市場的調節和監管。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基層是最薄弱的環節,因此我們從基本入手,從最薄弱的環節改起,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資金投向基層,使基層在短時期內發生巨大的變化,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在基層看病就醫的需求,使廣大人民群眾盡快的享受到改革帶來的實惠,從而從內心里支持和擁護改革。 三是在重點突破上,堅持把體制機制創新放在突出的位置。我們在基層改革當中,把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建立新的運行機制始終作為重點,把增加的投入和建新機制有機地結合起來,用投入來促進改革,用新的投入換來新的機制,使基層廣大醫務工作者親身體會到條件的改善、待遇的提高是改革帶來的,是新的體制、機制帶來的,從而從內心里支持改革,積極的參與到改革中去。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