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在前,路在腳下——“中國夢”兩會視角
2013-03-15 11:05? 陳二厚、季明、劉錚、楊維漢?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曉夏 黃曉夏 |
分享到:
|
夢想在前,路在腳下。實現“中國夢”,需要更多求實之風。 第五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河南省鄧州市中醫院院長唐祖宣,習慣在鄉間行醫問診過程中進行民情調研。今年在經過10多個鄉鎮、幾十個村的奔波后,他又帶來了促進完善新農合等70多條近10萬字的意見建議。“我的責任,就是把老百姓最大的盼頭帶進人民大會堂。”唐祖宣說。 用腳走,用眼看,用心去體會,才能真正感受“中國夢”的廣度、深度和難度。 “城鎮化要避免哪些誤區”“發展和民生如何不搞‘兩張皮’”“美麗中國需要怎樣的行動方案”……一個個關系國家未來又與民生緊密相連的話題,在代表委員的審議和討論中越來越深入。有的觀點互為佐證,有的意見屢見交鋒,熱烈的氣氛不時引來列席會議的人員熱情參與。 “許多建議都遵循問題導向,來自實際,符合實情,務求實效,很有操作性。”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成建感慨地說。 夢想在前,路在腳下,實現“中國夢”,尤需更多落實之策。 10多年前,王偉和同學一起投資50萬元,在“窮鄉僻壤”的貴州創立電子信息公司,如今企業已在創業板上市,市值超過50億元。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他,新夢想是再用5年使企業市值超過100億美元。 “每個人都有夢,但并不是所有夢想都會實現。只有鍥而不舍地去努力,找對了路徑和方法,夢想才可能實現。個人、企業如此,國家一樣。”王偉說。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代表委員的熱議中,實現“中國夢”的新路徑、新征程越來越清晰。 向夢想沖刺,就要用改革的紅利把握難得機遇,創造發展空間—— “我們能從1979年村集體的小煤礦一步步發展到今天擁有20億元資產的制藥公司,沒有改革開放是不敢想象的。接下來的發展還得靠改革開放。”全國人大代表、河北沙河市欒卸村黨總支書記李長庚說。 欒卸村近兩年完成了農村土地、宅基地、林地等確權頒證工作,讓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村里最近正和省、市兩級農行商量,怎么用林權作抵押,把村里1萬畝銀杏林發展成植物園,辦休閑旅游業,為農民增收提供新的增長點。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