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領導交替規范化程序化為未來中國提供保障
2013-03-16 07:42? ?來源:《新聞1+1》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新聞1+1》2013年3月15日完成臺本 ——兩會1+1 主持人 歐陽夏丹: 各位好,這里是正在為您直播的兩會特別節目,《兩會1+1》,今天隨著總理的任命,本次人大會議也是漸漸地邁入尾聲了,到今天為止,像全國政協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等等新領導人,都已經全部地產生,首先讓我們通過這一個個領導之間的握手,再去重溫一下那個新老交替的瞬間。 (瞬間) “俞正聲同志當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主席。” “張德江同志當選為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習近平同志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李克強同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主持人: 昨天在節目當中巖松已經說過了,要把這些握手的瞬間打個包,匯總到一塊兒,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一個總體的感受和解讀,巖松。 白巖松: 是,其實其中有一個細節,雖然是胡錦濤跟習近平的握手,但是包含著兩個交接,因為除了國家主席之外,還有軍委主席這樣的一個交接。我覺得想起了兩會召開之前,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的一句話,他說做好新一屆國家機構和全國政協的人事安排,尤其是高層的人士安排是這次兩會最重要的一個工作,因為它關系到整個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這種順利完成。 我覺得到今天為止,雖然還會有副總理,各個部的部長等等,但是這樣的一個交接幾乎非常順利地完成了,可能很多人還會覺得這還不容易嗎,不就是順利地交棒嗎?其實不容易,如果把中國的改革比作是一個漫長的接力賽的話,那么每一次成功的這種交接,都是最后完成一個很好成績的重要的一個時刻。想想在奧運會上多少的竭力比賽,單棒跑的可能都很快,但是在接力區里頭交接棒出現了問題,或者掉棒,最后沒有成績,我覺得每一個中國人應該感到非常的慶幸,因為在中國整個三十多年的改革歷程的行進當中,這樣的一種交接始終是順利的,我覺得這也是中國一步一步能越來越變得富強和很多的事情都可以做得更好的一個重要的保障。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