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領導交替規范化程序化為未來中國提供保障
2013-03-16 07:42? ?來源:《新聞1+1》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主持人: 有關食品安全的事,可能光靠政府、光靠那些部門還不夠,怎么樣去刺激更多的消費者來參與? 白巖松: 怎么說呢,因為我專門去美國相關的機構進行過采訪,其實全世界很多國家在進行食品、藥品的監管的過程中,我們現在有的時候會產生一種錯覺,只要一出現這樣的問題,就都是政府的問題,你的監管不嚴。依靠政府監管的這些有限的人員能把中國所有的食品、藥品的企業全部檢測過來,那是門兒都沒有。但是該怎么做呢?一方面我們要嚴格我們的法律,非常規范、制度也規范等等,另一方面一定要透明公開,讓媒體、公眾和第三方的各種檢測機構,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來為我們扮演保護神,一旦出現問題,政府相關的監管部門快速地給予處理,這樣形成一種合力之后,才讓很多的食品、藥品監管企業,想做壞事逃脫過去的成功幾率很小,慢慢地我們的食品、藥品的安全才會變成現實。 主持人: 所以建立一個食品安全的長效的機制,機構改革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還希望包括政府、部門、企業、媒體,我們每一個人共同行動起來,從生產源頭到消費的每一個環節都予以有力的監督。而實際上和食品安全一樣,環境保護也是一個關乎到我們生存底線的問題,今天就有一場發布會,環保部的發布會大家特別得關注,還沒有等記者提問,環保部的副部長吳曉青就自問自答起來起了霧霾的問題。我們來看看她是怎么說的,體到的一些數字。這張圖上顯示100—200/365,什么意思呢?其實霧霾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出現的頻次和程度是最為嚴重的,雖然說這幾個區域的土地面積僅僅是占到了我國國土面積的8%左右,但是它卻消耗了42%的煤炭、52%的汽柴油,生產55%的鋼鐵等等,單位平方公里的污染物排放量是其它地區的5倍以上。那么這些地區平均每一年的出現霧霾的天數大概是在100天,而個別地區甚至超過了200天。巖松,這些數字非常得觸目驚心。 白巖松: 一年一共才365天,如果要是個別的城市,霧霾的天數超過200天,喘個氣兒都顯得這么費勁。但是咱們的節目前幾天也說過,喘氣是生命最重要的一件事了,因為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間,所以這個問題已經非常嚴峻地擺放到我們面前。所以今天下午我也特別關注了這個新聞發布會,我也注意到了,上來他開場白還說,咱們簡單地就開始,但是我先說幾句話,上來就談空氣污染的這個話題,顯然他知道,所有的記者一會都想問這樣的問題,還不如自己趕緊把它給說出來。可見這個問題在今年的兩會當中已經形成了足夠的抱團的這樣的效應,躲都躲不開,他自己都清楚。 主持人: 出了問題就一定要去治理、去解決,關于這個治理的方案,吳曉青副部長也提到了一點,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這段聲音。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