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限價成了“標準價” 國內零售油價難低頭
2013-03-18 16:27? 劉雪?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新華網上海3月18日專電(新華社記者劉雪)經過2月底國內油價上調,不少地區汽柴油零售價格躍居每升8元以上的高位。而3月底國內油價或迎來下調,汽柴油批發價已提前大跌,國內大多數加油站為何始終堅守最高價? 批零價差拉大加油站享受暴利 國際油價持續低迷,市場預期3月底國內成品油價格或迎來下調。受此影響,近期國內汽柴油批發市場量價齊跌,汽油批發價格甚至比國家規定的最高批發限價每噸便宜超過1000元。 能源研究機構東方油氣網監測,截至3月17日,華東地區社會汽油批發均價為每噸9100元,比國家規定的最高批發限價低1036元;柴油批發均價為每噸8050元,比國家規定的最高批發限價低463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零售市場上大多數加油站依然維持高價銷售,汽柴油零售價格鮮見打折促銷。 東方油氣網監測,截至3月17日,華東地區社會汽油零售均價為每噸10397元,比國家規定的最高零售限價僅低39元;柴油零售均價為每噸8808元,比國家規定的最高零售限價僅低5元。 截至3月13日,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共有3174座加油站,其中有390座加油站存在打折優惠,打折加油站占比為12.3%。其中北京打折加油站數量最多,占當地加油站總數量的23%;上海打折加油站數量占比僅8%;廣州打折加油站數量占比僅3%。 華東一位油品貿易商告訴記者,目前國內成品油批發和零售之間價差巨大,汽油每升價差最高接近1塊錢,柴油每升價差近7毛錢,加油站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薄利多銷民營加油站爭奪市場 批零價差拉大給了加油站市場以促銷的動力。記者調查采訪了解到,中化道達爾、中海油以及部分民營加油站為搶占市場,出現有不同程度打折,可相比之下,占據著加油站市場50%以上份額的中石油、中石化兩桶油旗下加油站卻鮮有優惠。 在上海,寶山區南大路一家民營加油站站長告訴記者,薄利多銷對加油站還是合算的。現在油品進貨相對便宜,零售價每升優惠4-5毛錢也有賺。 而記者在上海市浦東新區一家國營加油站詢問是否有加油優惠時,加油站工作人員卻告訴記者,“在這里工作了2年,從來沒開展過降價促銷。” 據油客網監測,與2月底相比,到3月13日上海打折加油站數量增加了12座,而北京地區加油站促銷數量甚至“意外”出現縮水的現象,打折加油站數量減少了69座。 油客網總經理助理許瀝丹告訴記者,上海新增的打折加油站主要是社會民營加油站和中化道達爾加油站;北京地區加油站打折數量減少,主要因為中石化旗下部分加油站取消了自助加油的優惠。近期北京地區中石化打折加油站數量減少了68座。 當務之急是破市場壟斷 “油價打折是否會有質量隱患?”上海出租車司機廖宇飛師傅向記者表達了他的疑惑。“雖然民營加油站價格打折比較多,但對油品質量不太放心;在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加油,雖然質量不太擔心,但很少會遇到價格優惠。”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很多消費者并不了解國家成品油定價的細則。比如國家每次發布的調價政策只是為汽柴油價格制定一個最高上限,即市場上油價不得超過這一紅線。 而國內大多數加油站直接把國家出臺的最高零售限價作為最終銷售的“標準價”,這讓不少消費者誤以為國家制定的就是成品油最終售價。消費者把加油站打折當成了難得的喜事,卻不知倘若加油站自始至終不打折其實是件違背市場規律的怪事。 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統計,目前中石油、中石化旗下加油站數量占據全國加油站總數的一半以上。這樣看來,如果“兩桶油”旗下的加油站不率先帶頭降價,那消費者就難以廣泛受益。 國內一家民營加油站站長告訴記者,很多民營加油站都是從兩大石油公司進貨采購,只是因為民營企業牌子不夠響,地段比較偏,所以愿意通過價格優惠來吸引客戶。而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網絡密集、且往往占據城市核心地段,客流量比較大,自然也沒有降價的動力。 在專家看來,雖然國家正在致力于成品油定價機制市場化改革,但如果不率先破除市場的壟斷,那消費者還是難以從根本上受益。 |
相關閱讀:
- [ 03-15]新機制出臺時機不遠 油價或“一月兩調”
- [ 03-15]成品油價或下調 93號汽油有望下調0.23元/升
- [ 03-15]福建汽柴油批發價跌回漲價前水平
- [ 03-14]島內同步漲油價 民進黨團吁“公平會”開罰
- [ 03-14]揭秘十個油價最便宜的國家
- [ 03-14]成品油價下調預期升溫 民營加油站降價搶市場
- [ 03-13]國際油價近一月下降7% 國內油價本月底有望下調
- [ 03-13]國內油價下調窗口月底開啟 降價預期致油品滯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