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設中坦友誼的橋梁——記中國援坦桑尼亞醫療隊
2013-03-23 13:32? 張平?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曦 陳曦 |
分享到:
|
上世紀70年代中期建成的坦贊鐵路是中國和坦桑尼亞兩國傳統友誼的一座歷史豐碑。然而,早在坦贊鐵路建成前,就有一支中國隊伍不遠萬里來到這個東非國家,幾十年來用自己無私的奉獻默默譜寫著中坦友誼的篇章,這就是中國援坦桑尼亞醫療隊。 1968年3月,山東省衛生廳派出了第一支中國援坦醫療隊。45年來,一批批醫療隊員克服了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扎根貧困地區,以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贏得當地百姓的尊重與贊譽,為無數坦桑尼亞國民解除了病痛。 目前在坦的第22批醫療隊有25名隊員,他們同樣來自山東。來到坦桑尼亞后,擺在他們面前的是與國內診治環境完全不同的景象——缺醫少藥、設備落后、器械殘缺不全。而且,當地患者艾滋病病毒攜帶率高,也給出診帶來很大風險。 為幫助隊員們打消顧慮,醫療隊積極工作,幫助大家“過五關”,即語言關、工作關、生活關、思親關、集體生活關,還鼓勵大家學習英語和斯瓦西里語。隊員們統一思想,把圓滿完成任務、為國爭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 趙成軍是醫療隊派駐達累斯薩拉姆一家醫院的心內科醫生。在每天的查房中,他總是一絲不茍,不僅細心為病人聽診,還為身邊的當地醫生耐心講解。一名接受過趙醫生幫助的少年艾滋病患者,臨終時手里還攥著一個紅色的中國結和一張紙條,上面用斯瓦西里語寫著“我愛中國”。 外科醫生蘇士珂被派駐坦桑尼亞北部穆索馬醫院。他成功治愈了一名長期遭受病痛折磨的婦女,使醫療隊在當地獲得普遍贊譽。 這位名叫馬迪娜的30歲婦女在坦桑尼亞一家醫療中心接受子宮切除術后因手術損傷導致腸漏,經過近10個月住院治療后病情仍不見好轉。看到她極度消瘦的身體和近乎絕望的眼神,蘇士珂決定為馬迪娜施行手術,徹底根除她的病患。在制定了周密的治療計劃并排除種種困難后,馬迪娜的手術很成功。為了讓馬迪娜更好康復,蘇士珂還自掏腰包買雞買魚為家境貧寒的她補充營養。 在醫療隊,像這樣的感人故事還有很多:被派駐姆希比利醫院的心外科醫生張磊帶頭為貧困患兒捐款;眼科醫生夏文清和當地同事一道赴900公里外的邊遠地區送醫送藥,一周就做了137例眼科手術…… 面對坦桑尼亞醫療設施落后、生活條件惡劣、蚊蟲疾病肆虐等種種艱苦條件,醫療隊員們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穆索馬醫院的負責人認為,如果沒有中國醫生,他們的醫院甚至根本稱不上醫院。 中國駐坦醫療隊有一首人人喜愛的隊詩,題目叫《有一種愛無可替代》:“祖國啊,母親,您深深的愛,滋潤著我們的情懷……即使我們身在海外,友誼使者的使命,讓我們從不懈怠。” 在坦桑尼亞百姓心中,中國醫生是“令人尊敬的人”,他們治病救人的善舉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贏得了坦桑各界的高度贊揚、欽佩和愛戴。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和汗水為坦桑人民作貢獻,為中華兒女添光彩,為中坦兩國架設起一座友誼的橋梁。(記者張平) |
相關閱讀:
- [ 02-05]坦桑尼亞總統用中文向華人拜年 祝新春愉快
- [ 09-26]俄媒稱中國為坦桑尼亞改裝59坦克換125毫米炮
- [ 09-05]駐坦桑尼亞大使撰文駁“中國在非只攫取資源”謬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