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到2020年中國或將成為最大的經濟體
2013-03-23 16:18?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主題為“中國:改革開放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3年會23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中國經濟網全程直播報道。圖為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林毅夫。中國經濟網記者張靜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3日訊(記者 楊斯陽)今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3"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會議上,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林毅夫表示,到2020年中國或將成為最大的經濟體,同時,中國應積極探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模式,促進國際經濟的穩定發展。 林毅夫認為,2008年全球金融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國際貨幣體系出現了問題。表面上看是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的破滅觸發了這場危機,實際上美國的房地產泡沫并沒有那么大,其貿易不均衡能夠長時間的延續,主要是以美元為主的國際貨幣體系的支撐。 林毅夫表示,未來全球可能會出現三種主要儲存貨幣:美元、歐元、人民幣。這種會多元的儲備貨幣體系會導致不同國家的貨幣政策、宏觀政策考慮其國內利益和國際利益,這樣國際貨幣體系跟國際經濟體系才會穩定運行。 同時,林毅夫預測,未來十年到二十年間,美國和歐元區在提高自己國內競爭力進行必要的改革時可能會艱難。這個過程中,為了解決國內問題,美國和歐元區可能會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中國到2020年或是最大的經濟體,但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國內的金融市場、金融體系的深化程度尚不能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這會給國際的金融投機家很多炒作的機會。 日前,周小川行長提出加強特別取款權,人民幣作為特別取款權一個部分,用國際特別取款權作為各國的儲備貨幣。對此,林毅夫認為,這是一個可能性的方案,但這個方案也是以別國貨幣做基礎,如果別國貨幣是不穩定的,那么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貨幣也是不穩定的。中國作為一個重要經濟體,應該積極參與討論如何建立一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促進國際經濟的穩定發展。 |
相關閱讀:
- [ 03-23]陳文輝:把本應該歸位于市場的還給市場
- [ 03-23]杜嘉祺:商業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扮演重要的作用
- [ 03-23]冼博德:銀行體系已不能滿足基礎設施長期融資需求
- [ 03-23]羅蘭·貝格:2035年全球能源需求會增長一倍
- [ 03-23]趙令歡:政策制定者需在穩定和發展中找平衡
- [ 03-23]劉培林談匯率長期趨勢:未來十年還會升值
- [ 03-23]瑞·戴利歐:債務國及債權國均處于長期債務周期中
- [ 03-23]劉世錦:GDP增長率2015年將現拐點 宏觀政策基調應托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